“三情工作法”蹚出贫困村庄致富路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00710_3ee10a25711570854ce8a176f29e5b20.jpg

20200710_6e1bcad0be4490858824a8ec91e0f652.jpg

20200710_03ab137e92997db44c264deada99d37c.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拍摄:郭斌  制作:赵亮


  6月26日,端午小长假第二天。一早,刘基便驱车从大同市的家里赶到六十公里之外的浑源县下韩村乡藏经庄村。这里是他的扶贫驻村点,2017年8月从大同市委组织部派驻到藏经庄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从“毛头小子”到全村脱贫的领路人,35岁的刘基用炽烈情怀写下一名扶贫干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忠诚。
  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刘基探索出“感情敲门,深情交往,真情帮扶”的“三情”工作法,让村委班子涣散、群众观念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藏经庄村实现了村委班子变强、村容村貌变优、群众生活变好三大变化,并由此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同步增收的脱贫攻坚之路。
  感情敲门 赢取群众信任支持
  三年前,刘基刚到村里的时候,大家伙儿谁也没有正眼看这个戴着眼镜、脸上还有些稚气的“小干部”。“藏经庄几十年了变不了个样儿,一个外头来的毛头小子能干个啥?”“人家就是下基层‘镀金’来了,走个过场。”闲言碎语进了刘基的耳朵,他心里百味杂陈。调整好情绪,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负组织重托、不违群众心愿、不让青春失色”这句话后,穿上大汗衫、挽起裤腿,全身心沉到村子里。
  刘基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知道和乡亲们打交道,“距离”最关键。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深入老支书、老干部家中,上炕盘腿和他们面对面“拉呱儿”,让大家知道他是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真心来的,积极争取村委班子成员的支持。更多的时候,他来到老百姓扎堆的小卖部门口,和他们在家长里短中一起笑、一起叹……刘基经常帮助不方便出门的村民从市里捎东西,入户走访时,每次都要买些小礼品,给家里上学的小孩带点文具,家里有生病老人的带点常用药。慢慢地,群众的脸由阴转晴。“那是个不带酸气、没有凉气、能打交道、会办实事、热心助人的好娃。”村委班子成员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刘书记”,街上群众有叫他“刘孩儿”的,有叫他“老弟”的,俨然是自家人的称呼。
  夯实党建 组织阵地焕发战斗力
  有了村民的认可,“小刘书记”放开手脚开始大干。
  藏经庄村共有26名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村委班子是全县比较典型的“工作抓不起、乡里扶不起、群众看不起”的“三不起”型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基决定从抓党建入手,首先激发起党员的热情和干劲。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村委会的院子里,奏响了庄严的国歌,升起了鲜艳的国旗,全体在村党员、“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并集体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电视直播。
  “那种神圣感,让我想起了当年入党的情形。”村委会副主任刘志说,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一下子回来了。
  下午,刘基趁热打铁,组织大家召开了座谈会,围绕脱贫攻坚,共同想办法、理思路、找突破,“两委”干部的干劲得到了有效激发,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他还召集“两委”班子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并协助村委完善了“两委”相关制度,制定了全村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加强。
  2018年2月,春节前夕,村里的自来水地下管网突然被冻,村“两委”班子成员聚在村委会,第一时间形成抢修方案,找设备、买材料、组织施工、安排拉水……夜以继日攻坚了15天,终于在除夕的下午抢修完工,保证了全村喜喜庆庆过大年。“放在以前,这种事情不拖到上级政府关注,根本解决不了。”山西晚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村民们对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频频点赞。据了解,群众对“两委”班子的满意度由以往的60%上升到现在的95%。
  真情帮扶 贫困村换了新颜
  有了党建堡垒的保驾护航,刘基开始整治村容村貌。
  当时,藏经庄村六成以上的住房围墙为残缺不整的泥坯墙,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残垣断壁,没有一点生机。
  “到了夏天,只要下雨,回家出不了门,出门回不了家;到了冬天,西北风一刮,家家户户早晨开门都扑簌扑簌落黄土。”在村民杨二军的记忆中,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地方没有干净的时候,但在刘基担任村里第一书记仅仅两三年的时间,这种状况就得到了改善。
  经过多方联系、奔走,刘基带着班子成员共争取到市县扶持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整治村容村貌。残垣断壁得到整修,坑洼不平的道路进行了硬化,裸露土皮的空地栽上了绿植,新建900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8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和2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维修饮水管道2公里,新铺设10.4公里进村沥青路……
  藏经庄村在册人口161户3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197人,贫困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47.8%,是全县比较典型的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经济基础弱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在全县处于较低水平,脱贫任务异常艰巨。针对这种现状,已经在工作中打开局面的刘基与村“两委”干部认真商讨,决定在特色种植上做文章。
  2018年春节刚过,刘基就和村干部一家一户做村民的工作,和村民一笔一笔算账,经过多次宣传动员,34户贫困户开始种植黄花菜,村民种上黄花后,普遍担心黄花销路,为给村民吃个“定心丸”,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刘基经过多方奔走,引进一家合作社投资260万元,在村里建起黄花加工厂。
  “从2018年至今,全村贫困户种植黄花239亩,2019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今年预计每亩可收入3600元,户均增收2万元。”刘基说,村民们的积极性高涨,都说这个项目选对了。
  “我腿脚不利索,要想富起来就得比别人多付出点辛苦!”在67岁的脱贫户姜文德院里,山西晚报记者看到照壁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大字“中国梦”,齐整的大院里,高大的瓦房和绿意充盈的菜园营造出农家的意趣。
  多少年来,右脚残疾的姜文德虽然非常辛苦,但仅仅依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在贫瘠的田地里“刨食”,脱贫始终与他无缘。2018年春节,苦苦支撑的姜文德家里来了“小刘书记”,听刘基给他算完账后,老姜报名成为村里第一批参加黄花种植的贫困户。“以前种五亩玉米地,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种下一亩黄花,政府就给补贴1750元,三年生长期一过,黄花每亩能卖6000元。”去年已经脱贫的老姜向山西晚报记者算着他的脱贫账。
  除了种植黄花,村里还引进广灵县优良小米品种“大白谷”,小米色泽金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2019年采取免费提供籽种、包销等措施,29户贫困户种植“大白谷”小米103亩,销售收入达16万元,亩收入高达1550元。2020年全村种地的村民全部种植新品种小米,达到230多亩,今年村民的收入将会因此大幅提高。
  “光去年种大白谷,我家就收入两万多。”22年前,地寒家贫的村民姜青亮带着全家老小离开村子去大同打工谋生,去年,眼瞅着村里各种形势向好发展,姜青亮又带着一家大小回来了。“政府给修缮了以前的破窑洞,又有各种保障政策,再加上村干部给蹚出的脱贫路,再不出去过那漂泊的日子了。”
  产品问题解决后,刘基又把精力放在销售上,申请小作坊生产经营许可证书,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设计包装、标签,一起加工、分包,开发出了大同黄花、精品小米、精选瓜子、野生山菇等一系列产品,并在微信朋友圈宣传、销售。
  为解决村民农闲时增收难问题,刘基牵头申请集体经济破零资金,成立藏经庄农贸公司,解决劳动力就业35人。
  引进新型环保建材公司、发展光伏产业……在“小刘书记”的带领下,短短两三年时间,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50.77%降为0.5%,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这三年,小刘书记就扎在村里,忙的时候一两个月不回家,他完全就是咱藏经庄人了。”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村民们掰着指头盘算刘基给村里老少爷们做过的事情:沟通帮扶单位和驻村企业,为贫困户发放白面、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先后为36名困难群众申请了临时救助,为4户困难群众申请了过冬被褥;先后10多次往返县城,为患腰间盘错位的贫困户孙孝和患脑溢血、妻子离家出走、与85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的贫困户姜海,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书;贫困户杨彩元、姜厚的儿子职中毕业后,由于没有等级证书,只能临时在外做焊工,刘基多方联系帮助其考取高级焊工证书,务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倍;2019年春节,为了确保24户贫困户欢欢喜喜过新年,刘基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发布需求,并发送到微信群、朋友圈,成功为大家筹集到资助款项……
  2020年新春伊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刘基又与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月,面对严峻的复工复产形势,刘基多方奔走,尽可能地帮助村民找一份工作,在他的帮助下,藏经庄村村民的复工率达到100%。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链接
  浑源县辖6镇12乡31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5.14万,其中农业人口28.62万。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被山西省列为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县, 2012年被列为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县。2014年建档立卡初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8.9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5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5765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9个,贫困人口5.6万人,贫困发生率19.54%。浑源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作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把产业、就业、乡村振兴“三张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把机制建设作为“一条线”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开创了“3+3+1”具有浑源特色的脱贫攻坚模式,经过5年的连续作战、强力攻坚,到2019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1元,1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5425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1%,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2020年2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浑源退出贫困县序列。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