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小黄花孕育脱贫致富大产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小黄花孕育脱贫致富大产业
“过去我这地里都种玉米,现在改种黄花了,可得好好打理呢,咱脱贫致富可就靠它了。”这几天,浑源县西留村乡车道口村农民乔建清每天都在黄花地里忙活,浇水、锄草、施肥……去年,在政策扶持下,老乔把家里的6亩地全种上了黄花,眼看着黄花苗一天天长大,老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忘忧花开分外香,黄花铺就致富路。近年来,大同市把黄花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全力打造脱贫致富“黄金产业”,走出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
小小黄花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为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
做足特色文章:昔日黄花菜变身“农家宝”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萱草”,又称“安神菜”“忘忧草”,具有止血、消肿、镇痛、清热等功效,与香菇、木耳和竹笋并称“中国干菜四大珍品”。
“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从明朝开始,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美誉。”对自家黄花的种植历史,云州区黄花办主任安一平熟稔于心。
据安一平介绍,大同与湖南祁东、陕西大荔、甘肃庆阳并称全国黄花四大产区,而大同黄花拥有色泽金黄、角长肉厚、一花七蕊等独特上佳的品质,全国客商公认优于其他产区,产品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其实,省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大同黄花的发展潜力,1975年将该区确定为黄花生产基地县。但与其他三大产区相比,大同黄花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安一平道出了其中缘由:“受水地少、采摘劳力不足、晾晒场地不够、前三年没收益、冰雹和病虫害等困扰,长期以来,始终走不出‘小打小闹’的圈子,农民守着‘香饽饽’却过着穷日子。”
2011年,云州区委、区政府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区一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
一切围绕黄花产业发展,一切服务黄花产业发展。几年间,云州区打出“组合拳”,成立黄花办和黄花协会,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21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开启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种黄花;给予农民每亩1000元补贴;黄花种到哪里,水利设施跟到哪里;新建晾晒场地、开放公共场地,解决晾晒难题;为黄花上保险,彻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实施“黄花贷”,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农民种黄花热情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2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6万亩,盛产期黄花达7万亩,产值达7亿元,形成1个2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
云州区还将黄花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吉家庄旅游小镇,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成为全市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成功典范。
采取超常举措:小黄花释放脱贫“大能量”
一株忘忧草,万户乐眉梢。每年7月盛夏时节,一片片金灿灿的黄花随风摇曳,忙碌采摘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晾晒场里满是一笼笼蒸馏出来的黄花菜,仿佛黄金镶出来一样……
“我们村这几年共种植黄花1700亩,目前全部进入盛产期,村民们靠种黄花脱了贫、致了富,有的村民还在市里买了车和房,这可都是小黄花的功劳啊!”说起这几年种黄花脱贫致富的经历,云州区瓜园乡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感慨万千。
安一平说,进入盛产期的黄花,亩均收入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500元以上,目前全区已经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黄花的目标。
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模式,云州区鼓励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获取薪金、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
云州区峰峪乡徐家堡村农民徐尚禄通过“三变”,每年收入3万多元。目前,云州区共成立黄花专业合作社95家,共吸纳7905名贫困社员,种植黄花2.8万亩。今年,该区投入2000万元,对50个黄花扶贫合作社流转的2.2万亩土地进行补贴。
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爬坡要劲的关键时刻,大同市召开黄花产业发展大会,发出总动员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重点任务,采取超常举措,全力以赴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使之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全市黄花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将大同黄花产业推向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会上出台的十项‘真金白银’扶持政策,为全市黄花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于天富说。
2019年,该市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黄花加工龙头企业、黄花产业园建设、黄花种植补贴等。在此基础上,云州区投入4600万元,建设配套喷灌2.7万亩、共享冷库38个;天镇、阳高、浑源、广灵等县区对新发展黄花每亩分别给予1000元、900元或800元的补助……
利好政策犹如一针强心剂刺激黄花产业快速发展。去年,该市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3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今年,全市要新栽黄花3万亩,使全市黄花总面积达到26万亩。
记者在去年编制的《黄花产业2019-2023年发展规划》中了解到,该市规划以云州、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六大片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黄花产业,到2023年全市黄花总面积力争达到30多万亩。
叫响本土品牌:强力打造乡村振兴“大引擎”
在云州区兴农黄花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认真分拣黄花菜,一条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2018年,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上马了黄花深加工流水线和产品研发中心,精心研制出黄花咀嚼片、食用酱和黄花泡菜等120道黄花菜品和产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黄花宴”,深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该市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0多个,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黄花菜品、冰鲜黄花、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一时间,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
目前,“大同黄花”商标已经通过了原产地保护认证,云州区已成为国家黄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黄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品牌,“大同黄花”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随着全市黄花面积的不断扩大,从种植管理、采摘烘干、产品深加工、销售方式和渠道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采访中,安一平也直言点出了目前黄花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市场拓展比较慢,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销售人才匮乏,缺乏走出去直销的魄力和胆识;晾晒和烘干条件有限、雇人采摘黄花良莠不齐,影响到整体质量;黄花本地消费拉动力不强;黄花深加工能力欠缺,黄花消化转化能力不够,黄花附加值有待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同市已经按照“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科技支撑、人才保障”的发展模式,开始在黄花加工销售、品牌创建和产业融合等关键环节发力,促进黄花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深化与“京东”等电商公司的合作,建立黄花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大同黄花”线上品牌。云州区近年来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共建成119个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4月13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这一利好消息来得太及时了,对于提高大同黄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黄花产业提档升级非常重要。”安一平兴奋地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赵志成 本报通讯员苑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