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 做爱国创新诚信年轻企业家】山西龙圣隆集团负责人李锡进——扶贫车间办到家门口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开栏话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秉持“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晋商精神的我省年轻一代企业家,继承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脚踏实地办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规模与质量同增,结构与贡献并进,形成了强劲的转型态势。
  本报今日推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创新诚信年轻企业家”专栏,展示我省年轻一代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投身转型综改、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风采,敬请期待。

  惊蛰起,万物长。落叶飘零的大地露出丝丝泥土清香,村民们三五结伴,拉着驴车穿梭于阡陌,将沉睡一冬的田野唤醒。这是兴县奥家湾乡车家庄村的一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这里都弥漫着怡然自得的乡村气息。如今,村口的扶贫车间却是一番忙碌景象,妇女们换下锄头,拿起线头,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声响融进了乡村乐章,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闪亮音符。
  “摘帽”前,兴县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多,青壮年大量外出,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有时间、有精力,但缺技能的闲散劳动力。足不出户,打工挣钱,成为了她们最朴素的愿望。2018年,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组织企业家赴兴县投资考察扶贫项目,当看到扶贫搬迁安置点计划投建扶贫车间时,山西龙圣隆集团负责人李锡进眼前一亮。
  “妇女们要照顾老人、小孩,出去打工不是很现实,我的老本行就是做服装的,咱有经验有技术也有市场。”李锡进是浙江温州人,17岁时来到太原创业,从孤身一人到成家立业,一个异乡人变成了当地人,生意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吃得下莜面山药蛋,睡得了农村黄土炕,李锡进早已把山西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经过和当地政府的几次洽谈,李锡进拍板建厂,他说,山西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打赢这场硬仗,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应当有所作为。
  批手续、建厂房、配设备、组团队、招员工……2019年12月,兴县两个扶贫车间正式投入使用。在对前来报名的300多名附近群众进行面试、体检后,最终确定招聘251名正式员工,其中贫困户134名,贫困边缘户、观察户等117名。李锡进从太原总部调派了从业20多年的老师傅担任授课老师,手把手开始培训教学。
  “以前种地是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现在经过培训上岗进入车间,裁缝活不在话下,操作绣花机俺也是好手。”37岁的郭丽花熟练地操作着眼前的缝纫机,在她手下,一件件衣服很快缝好。虽然身材瘦小,但她眼神坚毅专注,靠着车间里学来的手艺,郭丽花一个月能挣2600元,成了全家脱贫致富的主力。工作、家庭两不误,不仅仅是郭丽花,扶贫车间里的工人都有一样的感触。她们绝大多数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成了产业工人,从抱娃的“孩儿妈”变成了不出村的“巧绣娘”。
  扶贫车间建成后,李锡进一有空就开车来到兴县,和村民们聊聊天,听听工人们的想法。由于语言不通,彼此闹出不少笑话,但大家都觉得李锡进是真心为大伙儿着想,都愿意和他盘起腿多唠两句。在和老乡、工友们的交流中,李锡进发现,由于扶贫车间的薪酬由政府补贴和岗位工资等几部分组成,一些员工不是频繁请假一个月不见人影,就是浑浑噩噩拿着一块布料能比划一整天,想着不费力气也能拿到政府补贴。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李锡进动起了脑筋,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从第二个月实习期开始,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车间给出勤达到20天的员工发放补助,每日20元;第三个月时,再加入补贴计件工资,高于800件的补15%,高于1000件的补18%,高于1500件的补21%。
  政策施行后,短短两个月,扶贫车间便生产出校服6万多件,仅工资一项支出60多万元,“60万元分到200多名员工手里就能给200多个家庭增加收入,这也是我们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初衷。”李锡进说,扶贫不是慈善救济,不能一“补”了之,而是要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如今,龙圣隆集团在我省太原、兴县、河曲县相继开办了4个扶贫车间和2个社会工厂,年生产校服70多万件,扶贫车间逐步涵盖了经营管理、技术培训、服装制作、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对于未来发展,李锡进说,要把扶贫车间变成旅游观光车间,让扶贫车间成为服装文化学习基地。他计划再投资建设一个全自动化流水线大型服装加工基地,如同扶贫车间院墙上“扶贫车间促脱贫、扶志扶贫兴产业”的标语口号,让针线“走”起来,为乡村振兴打开一片崭新空间。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