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沁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沁县县城环湖旅游综合开发
设施蔬菜
汾酒集团专用高粱
小米产业
小尖椒大产业
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十村一线”乡村游
中药材种植
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国土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6万亩),辖6镇7乡218个行政村(2019年撤并前为30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17.3万。沁县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是全省农产品主产县域,有中国小米之乡、曲艺之乡等美誉。
沁县原是省定贫困县,也是一个资源匮乏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79个,贫困户13513户37820人,贫困发生率为28.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沁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以决胜脱贫摘帽压倒一切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全员上阵,全力冲刺,由县主要领导挂帅,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牵头抓总、18个分指挥部合力攻坚,县委、县政府领导包联乡镇,人大、政协副职率7个督查组一线督查的攻坚机制,858名乡村干部、140个市县包村单位、179名第一书记、277支驻村工作队、2381名帮扶责任人,合力攻坚,向着全面小康目标砥砺奋进。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背水一战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作风,在鏖战贫困的主战场上演绎奋勇争先的沁州精神和脱贫故事。2019年5月21日,沁县被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
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描绘最美小康画卷
依托好水、好土、好生态和多年打下的产业基础、引进的龙头企业,沁县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头号工程,确立了“做强第一产业,拉长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产业扶贫思路,夯实了脱贫增收的经济基础。
做强第一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业
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方向,财政投入42618万元,实施种植养殖产业项目948个。通过大企业带动,沁州黄种植面积达10万亩,高粱种植面积达8万亩,新发展辣椒种植面积达2万亩,全县农业调产面积达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万家福、鹏胜等多个肉鸡养殖场相继投产,全县年出栏肉鸡达3000万只,仅此一项产业可带动6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拉长第二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依托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引进扶贫龙头企业7个,推进实施了沁园春矿泉水、沁州黄营养米粉、沁州黄米醋、沁州黄锅巴、潞宝金和生肉鸡调理品、沁州绿有机蔬菜、红之源脱水蔬菜、振东中药饮片、康禾公司东方木酒和桑椹饮料、唯思可达酸枣饮料等系列精深加工项目,以及沁州黑、沁州白等一大批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合作社,与6000多户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带动主体。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电商产业
依托该县绿色、红色、古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龙舟邀请赛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了走马岭茶马古驿、漳河村漳河源头、后沟村文化观礼、瓮城山观景赏花、徐阳村休闲度假、檀山村寻根沁州黄、徐村吴阁老廉政文化、小东岭红色记忆、下曲峪运动休闲、石板上秀美山水等一批具有农耕、农事、农味体验特色的旅游乡村,形成了“一线十村”全域旅游网络布局。新发展电商企业23家,农村电商扶贫服务站69个,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