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帐篷到固定村落,长江源村响起幸福歌
从流动帐篷到固定村落,长江源村响起幸福歌
山西新闻网讯 8月27日,首届长江源美食文化节在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长江源村举行,高原厨艺特技表演、糌粑快手、民歌比赛、啤酒叠叠高等活动,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以及外来游客的参与。在燃烧的篝火中,在优美的舞姿中,长江源村的幸福歌在青藏高原随风飘扬。
长江源村村口
长江源村是典型的高原村落,因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备受瞩目。2004年,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镇搬迁至格尔木市区南郊定居,才有了现在的长江源村。这些年来,长江源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各种举措,让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和藏族同胞共话幸福愿景。谆谆嘱托,铭刻心间。“长江源村现在有172名草原生态管护员、3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全面管护501.1万亩禁牧区。”长江源村第一书记李国林告诉记者。
干净整洁的长江源村
达娃卓玛是172名草原管护员之一。“自从2004年迁入这个村子,日子一天天发生着改变。过去,只能靠着家里的几头牛和几只羊生活。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去年,达娃卓玛还把自家的亲戚、80岁的拉毛老人从敬老院接回了家,一家5口人一起幸福地生活。
辛勤耕耘,喜悦收获。在格尔木市相关部门和长江源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10年来,三江源各类草地产草量提高30%,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村民接受媒体采访
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赵守元说:“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牧民群众心里,用当地牧民群众朴实的话语表达,那就是生态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如今的长江源村已发展到230户581人,时间见证了这里的巨变。
长江源美食文化节
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村里的绿化、硬化、亮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垃圾填埋场,天然气入户、给水、排水升级改造都得到了落实,先后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村里还投入68.66万元建设光伏电站;藏家民俗传承基地投入400万元,已建设完成;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6.65万元……
“长江源村的变化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这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长江源美食文化节上,藏族小伙儿胡玉龙笑着对记者说。他身后的篝火旁,藏族同胞与汉族游客手牵手,肩并肩,在辽阔的月色中载歌载舞。
记者 郝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