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强化数实融合 赋能产业转型
【委员热议】强化数实融合 赋能产业转型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全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幕当日,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强化数实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展开热议。
推进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要求用好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等平台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链主”企业,锚定“数字山西建设主力军、主引擎”目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充分发挥数据与算力资源优势,持续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政策引领下,山西省信融产业链发展迅速,技术路线较为全面、算力网络建设居于前列,信息技术与能源、矿山融合应用成效突出,形成一批行业应用案例。”基于我省信融产业链发展现状,省政协委员、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彦玮建议,依托产业链链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同时,充分利用省级创新平台,发挥“晋创谷”创新驱动作用,围绕信融产业链需求,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深化产业协同,合力打造产业链山西精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发挥行业组织、龙头企业作用,形成常态化供需对接,有效统筹政务、文旅、医疗、能源、制造等领域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市场需求,形成适合本地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共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全面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
数字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2024年,山西金控集团在省数据局指导下组建山西唯一持牌数据交易机构——山西数据交易中心,并于去年12月揭牌运营,不仅填补了我省数据交易市场的空白,更为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山西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后,山西金控集团持续完善山西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努力成为山西数字产业振兴的先行者和示范者。目前,已为“停车场运营智能化分析数据”“全国道路运输综合数据”“山西省绿色环境效益测算模型”等多个数据产品完成登记,并发放首批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提升了数据资产流通与市场信任度。
省政协委员,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宇表示,公共数据具有规模体量大、价值潜能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关键突破口。为此,建议我省加快制定合理规范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顶层文件,打破不同层级、地区、系统、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规模。制定并发布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全面摸清公共数据资源底数。加强公共数据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推广和应用,降低数据清洗和比对成本,提高开放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读性。突出公共数据开放的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助力公共数据物尽其用,充分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同时,推动将公共数据作为新型国有数据资产在山西数据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及入场交易,支持山西数据交易中心构筑煤炭、电力、金融、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专区,为拓展高价值的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支撑。
此外,建议财政部门设置专项资金,加大对数据治理、公共数据开放和应用推广、平台建设、数据安全能力提升等工作的保障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数据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数据流通利用生态。
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实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实融合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科技的赋能正不断拓展其发展边界,给相关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去年,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凭借精湛的数字技术呈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了全球玩家的关注。它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巨大潜力,更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宝贵的借鉴作用。在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犹如一座待挖掘的宝藏,而数字技术就是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
省政协委员、山西辰涵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卿介绍,辰涵科技发展至今,始终致力于探索数字技术与山西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山西的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珍贵文物等进行数字化呈现,沉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案例,如“妙音云冈——云冈石窟音乐窟主题云展览”“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等项目,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传统文化实现更广泛传播,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成立15年来,辰涵科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技、创意人才,组建了由文博文旅领域学术专家、高校学科负责人等专业人才组成的上百人专家智库,以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文化”双重加持。
他表示,辰涵科技将继续深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实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探索推进“XR沉浸式体验大空间”“数字化文创”“博物馆进校园”等新产品的落地,将红色文化、古建文化、黄河文化等山西特色文化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山西文化IP,以开辟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山西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精进VR、AR、人工智能、数字化展览展示等自有技术能力、储备数字化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技企业的交流协作,推动山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本报记者张毅 安晓奕 李全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