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系列报道⑨】惠残扶助点燃希望之光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系列报道⑨】惠残扶助点燃希望之光
“虽然视力残疾,但并不阻碍我追求梦想。我坚信,每个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近日,在长春大学的校园里,来自太原的大学生任勇鹏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十六七岁的时候,任勇鹏因病导致视力残疾,仅剩一些光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向他伸出了援手。“圆梦工程不仅仅给了我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大学五年,任勇鹏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下,不仅系统掌握了中医学科专业知识,而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从大学课堂的第一次发言,到后来争取到学校公派日本的交换生名额,又到如今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他的自信和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毕业临近,任勇鹏决定继续深造,报考了北京联合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备考过程充满挑战,尤其对视力残疾同学来说,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自身的努力,任勇鹏最终获得了总成绩专业第一的好成绩。
让任勇鹏受益的“惠残扶助圆梦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2024年,省残联承办的惠残扶助圆梦工程包含三个子项目,其中:“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实现应助尽助目标,6413名符合资助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资助,共资助3094.5万元;“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任务超额完成,8000名任务量完成11513名;“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项目”首次纳入民生实事,4万名任务量完成56583名。
刘俊旺是吕梁市交口县水头镇人,由于疾病导致肢体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他的女儿刘姝伶和儿子刘卓亚分别就读于天津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刘俊旺来说,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十分困难。“圆梦工程”的实施,犹如雪中送炭,两个孩子每年都可以获得政府补贴的助学金,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由于家庭负担重,我们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前行,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我们深知,每一分学费都来之不易,‘惠残扶助圆梦工程’如春风化雨般温暖了我们全家。”姐姐刘姝伶表示,一份份来自社会的关爱与帮扶,不仅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是圆梦工程让我们相信,即使前路坎坷,也总有光明在前方等待。”弟弟刘卓亚说,要将这份恩情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将这份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近年来,全省各级残联大力推进重点项目,着力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惠残扶助圆梦工程”启动以来,省残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各级残联积极配合,严格按流程做好申请、服务、救助等工作,高标准完成了2024年的各项工作。
“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开展“回头看”,看服务对象是否做到应助尽助,看救助经费是否全部精准发放到位,看广大残疾人是否满意。同时,科学谋划2025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李炼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