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千年晋祠,在山西历史韵味中“又见平遥”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第十九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2月17日下午,“万里山河路”暨第十九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媒体大V采风团一行先后前往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和平遥县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剧场,通过实地探访和沉浸式观演,近距离感受山西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璀璨文化魅力。

在当天行程中,顶端新闻记者遇见了古老又新潮的山西,这片土地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如何在这里交相辉映?让我们一同与千年晋祠展开对话,在山西的历史韵味中沉浸式体验《又见平遥》。

跨越1500年前的烟尘,感受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是唯一集宋、金、元、明、清古建筑精华为一体的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也是无数史笔诗歌兴发之源。下午3点,采风团成员们满怀期待地踏入了晋祠博物馆的大门。

走进晋祠博物馆,沿途经过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献殿、渔沼飞梁等标志性建筑,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烟尘,感受着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据讲解员介绍,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是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晋祠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已具相当规模。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现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古建筑98座,彩塑114尊,铁质文物19尊,壁画907.2平方米,楹联匾额219幅,碑碣石刻444通,馆藏文物40982件,古树名木122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9株。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元好问等名人墨客留下了480余首咏颂晋祠的诗词歌赋。

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研究三晋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采风团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前,一同欣赏我国现存唯一的十字型古桥——宋代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这三个建筑也被被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

宋代彩塑的杰出代表——侍女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宋代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被誉为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作品之一,在中国雕塑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三千年的周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唐刻80卷华严经石刻祖本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采风团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打卡留念。

山西别称“三晋”,三晋原为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魏赵韩原晋国故地,后演变为山西省的别称。千百年来,晋祠作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研究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尤其是研究三晋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参观过程中,采风团成员们不仅被古人的智慧和精巧的工艺所震撼,还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社会活动,对三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穿越百年前的平遥古城,90分钟体验一场“走着看的演出”

晚上7点,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又见平遥》剧场,在黄土高原的壮阔画卷中,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精神的剧场,巍然矗立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一大型情境体验剧量身定制的剧场,巧妙地将黄土与瓦片融入其设计之中,与历经两千年风雨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共同讲述着山西这片热土上悠久的历史故事与灿烂的文化篇章。

《又见平遥》的演出场地是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剧场,以其独特的黄土和瓦片作为主要设计元素,与两千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山西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走进《又见平遥》剧场,观众仿佛踏入了一个时空隧道。这里没有传统的前厅、入场口、观众席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繁复而奇特的空间分割。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与表演者近距离互动,体验一场“走着看的演出”。

《又见平遥》由王潮歌担任总导演,是印象团队致力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独创性项目。王潮歌团队对《又见平遥》实现了新创意、新突破、新跨越,由室外实景演出走向室内情境体验,这种创新的“行走式”观演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室内演出模式,更让观众在90分钟的时间里,仿佛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平遥古城,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又见平遥》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与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一同踏上艰辛旅程,从沙俄保回王掌柜唯一血脉的感人故事。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平遥城的仁德和山西人的仗义,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戏剧、舞蹈、影像、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体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文旅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随着越来越多像《又见平遥》这样的文旅融合项目不断涌现,山西正展现其贯通山河的交通建设成就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新的力量。(记者 黄亚芳 受访者供图)

(责编:董春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