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增效益 农民增收入 农村添活力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月2日,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三场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稳住稳粮保供基本盘
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293.7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出台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扶持政策,为肉牛、奶牛养殖主体纾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畜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9%、4.1%和2.3%,市场供应充裕。”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介绍。2024年,我省克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稳住了稳粮保供的基本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及时足额兑现惠农补贴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合理密植、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集成配套高产技术,有效应对干热风、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截至2024年11月底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42.5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51.1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治理率、农膜回收率稳步提升。
  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介绍,我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落实落细粮安责任、增产技术到田到户、精准应对自然灾害,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建设整县整建制单产提升县20个,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1234个,项目区单产平均增加10%以上。组织1.4万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广膜侧播种、“一免五增”等有机旱作技术5000余万亩次。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秋粮病虫害发生面积同比减少140万亩次。2024年举办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活动90余场次,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达到0.94%、1.6%。
  2024年,我省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4年是五年过渡期的第四年。省委、省政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高度重视、紧抓不放。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成介绍,全省上下加劲发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提质增效,强化监测帮扶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重要防线,加大产业帮扶夯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狠抓就业帮扶促进脱贫群众务工就业增收。
  全省现有监测对象10.2万户23.1万人,其中六成已消除风险,剩余的全部落实帮扶措施。落实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举措,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工程和务工就业托举工程,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100万人。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辍学失学儿童保持动态清零,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合规综合报销比例88.6%,危房改造年度任务7755户全部完成,自来水普及率97.1%。支持4个脱贫县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脱贫县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1个脱贫县实施国家产业集群项目,15个脱贫县建设国家级产业强镇。大同黄花、灵丘苦荞茶等65个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脱贫地区涌现出一批“苹果村”“木耳村”“写生村”“古建村”等产业特色村,带动群众增收作用有效提升。“吕梁山护工”“榆社古建工匠”“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了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

特优农业提档升级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2024年我省特优农业不断提档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张软斌介绍,我省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2024年全省新增6家国家级、13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雁门肉羊优势产业集群,新绛县、曲沃县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农业产业强镇,特优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效应日趋显现。2024年1月—11月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2382亿元,同比增长13.8%。做强做大沁州黄小米、隰县玉露香梨等区域公用品牌,新增27个“有机旱作·晋品”,支持沁县、隰县等12个县打造特优农业品牌强县。在广州、成都等地举办特优农产品推介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多年来,我省坚持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着力点,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为抓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广泛开展培训宣传,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分类推进建设,2024年360个精品示范村、2680个提档升级村和覆盖全省的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省级统筹25亿元资金用于乡村建设,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给予奖补。2024年全省新增1520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30.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以上;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6%,一批群众可及可感的实事扎实落实。举办全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培训班,邀请15家省内外知名设计团队交流典型案例;举办精品示范村和部分提档升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提升基层干部乡村建设能力。
  我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村跑、村BA、广场舞等文体活动,展现农民新风貌。持续开展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广积分制等务实管用措施,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让文明乡风浸润和美乡村,让乡村更宜居、更宜业、更和谐。

强化科技改革双轮驱动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我省聚焦特优农业,瞄准关键核心,高水平开展农业攻关、高标准推动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有机旱作、高效能开展农技服务,强化农业科技装备现代化建设,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3%,科技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4年我省聚焦产业瓶颈,布局底盘技术、核心种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5大领域27项攻关任务,汇聚科技人才1000余名、省部级科创平台100余个,以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为标准,突出技术实用性,全力开展农业攻关。目前,已获得新品种权49个,审定登记品种87个,丘陵山区急需的中小型高效专用农机研发等已取得较大突破。针对我省种业上的短板弱项,启动谷子、黄花菜、西葫芦、绵羊(东佛里生)4个国家重要特色物种和玉米、小麦等11个省级育种联合攻关,自主培育的“太行云牛”“山晋黑猪”“雁云白羊”已具雏形。举办育种成果转化活动,现场交易总额近500万元,其中,玉米、小麦3个新品种单项转让成交破百万。
  积极构建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建设有机旱作农业、耕地地力提升等重点实验室。聚焦“土、肥、水、种、技、机、绿”关键要素,打造有机旱作科研基地44个,组织专家指导建设有机旱作省级生产基地125万亩。寿阳旱地玉米超深松一次分层施肥增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五大肥水增产增效集成创新技术模式。玉米、小麦、谷子、高粱4个品种、“玉米探墒播种抗旱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和重大引领性技术。专家技术服务、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连续两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示范项目。
  土地事关农民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规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2024年在4个整县、10个整乡、40个整村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300万亩,服务带动小农户310万户。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9万家、农民合作社9.4万个。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50家。全省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0%以上。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扩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两个平台”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集体资产监管效能。
  2024年,我省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发展设施农业16.5万亩,培育高素质农民5.1万人,安排以工代赈资金2.9亿多元,发放粮食生产各类补贴46.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9元,实际增长6.4%。

本报记者王秀娟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