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探访三晋大地上的红色地标】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从文化学校到革命熔炉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文化中国行

时 间
2024
08/26
06:50
分 享
评 论

20240826_2880a3ee1b6a9fe8c234f1ebeee31fa4.jpg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大门。


  “在这里,除参观外,还可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旗下主题发言等活动,我们还组织了情景剧表演、红色故事讲述等,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8月20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杨芸饱含深情地一边讲解、一边感慨,“这里,有先烈们太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919年,《山西教育计划进行案》公布,太原正式组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有教室、办公室、宿舍、实习工房290余间,开设有国语、数学、历史、军事训练、实习工厂等科目。
  五四运动爆发后,国民师范学生学习新文化,宣传苏俄十月革命的成果与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党团组织,同反动当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27年至1936年,山西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从省城转移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始终没有中断。党的外围组织“山西互济会”“九一八读书会”等在以国民师范为中心的省城大、中学校秘密播撒革命火种,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党团组织,发起系列斗争,唤起人民大众。
  1936年冬至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设置培训机构,举办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等,培养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4500余人。为发展壮大抗日力量,1937年8月,我党又在这里建立了以军政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的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在这里接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讲解员介绍说,周恩来、刘少奇、彭雪枫、周小舟等还在这里为学员讲课,国师从文化学校变成了革命的大熔炉。
  恰逢周末,正在举办的《山西女兵连专题展》吸引了众多观者。来自静乐县的李姝文眼含热泪浏览了各个展室,她说:“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赢得了胜利与和平,我们一定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山西女兵连是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走出来的一支红色队伍,共19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市,平均年龄20岁左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引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此时的山西成了全国抗战的最前线。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由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率领,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战场,迎击日本侵略者。女兵连根据形势的需要,分批加入了山西妇女战地服务团、决死第一纵队及山西各地方抗日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从此,三晋大地处处闪现着女兵们的英姿。
  李林,山西女兵连的一员。她是福建闽侯人,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35年8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193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年底响应北平地下党的号召奔赴太原,次年加入山西女兵连。1937年5月,李林被组织分配到抗日前线大同。1940年1月被选为晋西北行署委员。4月下旬,日寇集中兵力向边区腹地进行第九次扫荡。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率专署警卫骑兵连奋勇冲杀,在身边战友相继牺牲、日寇四面包围的危急关头,李林连毙6敌,最后饮弹殉国,时年24岁。
  此外,临汾旅、白刃格斗英雄连等感人故事无不令人景仰。“为了弘扬我党我军革命光荣传统,近年来,省和太原市政府拨款对国民师范旧址进行了维修、保护,除集中且有代表性地体现当年原有风貌外,门外又增建了介绍国民师范革命活动的照壁,与东陈列廊、西展厅和接待室,形成了完整的参观路线。”杨芸介绍道,目前,办公楼、东图书馆内展出的山西国民师范原址模型、牺牲救国同盟会展、山西抗敌决死队战斗历程展、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展等12个部分以及一些辅助展,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国民师范不同阶段的光辉革命历史。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馆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并广受关注。

文/图本报记者范珉菲

(责编:李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