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只为“香”如故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文化中国行

时 间
2024
07/10
17:33
分 享
评 论

新华社郑州7月10日电(记者史林静)夏日的阳光穿透斑驳的树影,洒在许昌市魏都区灞陵公园的石板路上,空气中隐约飘荡着淡淡的香气。与其一墙之隔的便是张书芳传承制香技艺的地方,也是他与香料对话的地方。

张书芳,这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正身穿一身棉麻服饰,向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进行讲解。

“香,不仅仅是嗅觉的享受,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自7岁起,张书芳便跟随父亲学习制香,如今已从事制香50余载。

屋内,古朴的木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香料,或被磨成细腻的粉末,或保持原状。“选材、炮制、研磨、合香、压香……”张书芳向学生们解释古法制香的十二道工序。他随手拿起一撮香料,轻轻地在掌心研磨,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了一股清新的香气,引得学生们纷纷围了上来。

一角的玻璃柜里,摆满了古老文献,记录着传承下来的香方。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古香图谱,记录着张书芳复原的一些几乎被遗忘的香方。

“古法制香,讲究的是心手合一。”张书芳边说边示范,他将香料缓缓放入特制的模具中,然后用一根竹签轻轻压实,动作轻柔而精准。

复原古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探索的过程。“古代的香方记载,很多时候只列出原料而未详细说明具体的配比,需要制香人不断地调试,此外,和料、出香还须按节气、时辰、天气而定。”张书芳说。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张书芳都坚持古法技艺,整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只为“香”如故。

“坚持古法制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张书芳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份芳香艺术。

在遵循古法传承的同时,张书芳还根据现代人的需求,研制出了“四季养生香”等香品。而这些创意的灵感,与他的儿子张力有着很大关系。

和张书芳一样,张力也从小学习制香,如今,已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张力,成为张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艺的第十九代传人,并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传统制香文化。

入夜,柔和的灯光从房间木质窗棂间透出,张书芳父子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最新的香方配比。空气中,弥漫着缕缕香气,似文化生生不息。

(责编:张星秀、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