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何取名“苑”?
(文化中国行)“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何取名“苑”?
中新网南通4月21日电 “眼下我们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有多样性,而早在100多年前,张謇就意识到了这点,采用苑囿式设计,将近代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与中国传统园林进行结合,建造了南通博物苑。”4月21日,在江苏南通,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受访时说。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初到此地的游客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叫“苑”,不叫“馆”或“院”?而杜嘉乐的上述回答便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初看南通博物苑,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像个花园。再看,南通博物苑是植物园、动物园,又有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等一系列展馆,很难用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去诠释。“它形成了一个室内室外互动展示的格局,一个‘苑’字道出了其特色。”杜嘉乐说。
事实上,独特的设计也是为了符合其办苑宗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南通博物苑开中国博物教育之先,教育作用延绵至今。
自2021年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来,南通博物苑精心打造“张謇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主题游”品牌研学活动,已接待企业家8万多人次、青少年近20万人次。今年,博物苑还将推出一系列专题社教活动。(邵燕飞 徐珊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