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走进南通唐闸:在百年纱厂看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文化中国行|走进南通唐闸:在百年纱厂看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咚……咚……咚……”伴随着大生集团(前身是由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记者注)钟楼的整点钟声,4月21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江苏南通,探访“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获得“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盖因清末南通的状元张謇。从最初的大生纱厂,到后来的油脂厂、印刷厂、肥皂厂、冶铁厂……张謇将南通唐闸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知名的工业重镇,这背后是张謇的实业报国之志。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认为,唐闸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的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代表。
走进位于唐闸中心地段的大生集团厂区,能够看到钟楼、办事厅、专家楼、清花车间等历经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今天的大生集团仍在原址进行生产经营。
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对这个极具历史价值的厂区,文物修缮采用的是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保持原貌的原则,保护这些文物建筑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发扬张謇的企业家精神。“我们传承张謇的创新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要走在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前沿。”他介绍,如今在大生集团的智慧纺纱工厂,科技正在为生产赋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喆 见习记者 谭思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