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发酵罐。本报记者晋帅妮摄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山西省厦门商会组织的晋闽文旅交流活动走进恒山景区(2024年夏)。资料图片 起源于17世纪、由晋商奋力开拓的“万里茶道”,全长1.4万公里,是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通道之一。
西回村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李凡丁摄 “咱村这个‘抬皇纲’巡游‘真占’,年年看,年年非常震撼!”2月12日,平定县东回镇西回村,专门从浙江宁波回村过年的耿志宏激动地说。
平顺县龙溪镇淙上村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本报通讯员摄 “我们是闻着中药材味长大的。
踏寻红色足迹、聆听革命故事,感受浓浓年味。春节期间,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特别推出“太行春风歌盛世、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探馆”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体味传统佳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华阳一矿文化广场的灯展是阳泉人民的年味记忆。苏晓晨摄 正月十三,随着夜幕降临,阳泉华阳集团一矿文化广场前,一盏盏机械花灯次第亮起,将整条街道装点得流光溢彩。
市民在太原博物馆体验生肖糖画制作。范珉菲摄 春节期间,太原博物馆全面开放馆内所有展区,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各民族银饰展,馆藏瓷器展、玉器展以及“赵卿墓车马坑”等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留学生们在乾和祥茶庄品香茗赏茶道。孟志远摄 “我在晋中市春节联欢晚会担任舞者,还在太原、太谷等地欣赏了年画、剪纸等艺术作品,并体验了剪纸和书法艺术。
2月11日,省文化馆小剧场内,随着民乐合奏《赛马》的激昂旋律如潮水般渐渐退去,“文化馆里过大年”系列演出的终章——“民歌民乐”专场圆满落下帷幕。聚光灯下,演职人员兴奋地聚拢在一起,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用相机定格这一难忘瞬间。
太原龙湖万达影城的放映厅内座无虚席。李婷婷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观影”渐渐成为新年俗。
正月初八,新春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太原玉泉山依旧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游客在这里逛庙会、观演艺、赏花灯,感受传统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
2月9日,游客在朔州人民公园观赏灯展,感受独特的年味与浪漫。本报记者马占富摄 “来,再拍一张。
着官服、披铠甲的“刘关张”兄弟古风迎宾,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忠义研学、集章打卡、古建寻宝、祈福迎新……各色“玩法”让八方来客直呼过瘾。 关公文化是运城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彩的行头、精致的脸谱、威风的锣鼓……2月8日,平定西郊,由21人组成的武迓鼓队正在变换阵型,磨合走位。 武迓鼓是阳泉市平定县特有的民俗表演,据史料记载,武迓鼓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
图为打铁花表演。 正月初十,晋中市榆次老城里游人如梭,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图为舞龙表演。 张灯结彩,春意穰穰。
“触摸屏幕穿越时空同革命先辈互动对话、通过AI修复活化老照片和英雄来个照面、听数字人讲述红色文化……”1月31日,位于革命老区武乡县的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游人如织。游客们通过数字化手段,视觉、听觉、触觉深度参与,生动体验着红色文化。
“快看,县太爷出来啦!”正月初二上午,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的绛州署景区热闹非凡。身着古代官服的“县太爷”带领众“衙役”走出州署,拱手送上新春祝福,引得众多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记录下充满古韵的年味瞬间。
今年春节,昔阳县以“乡愁中国年昔阳最朝阳”为主题,开展了“回村过大年”系列活动,并融入红色、民俗、非遗等元素,将精彩演艺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邀请在外游子和四海宾朋回村过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锣鼓喧天年味浓。
踏着春节的韵律,记者走进高平市三甲镇北庄村,穿过简约大气的“乐火北庄”门楼花灯,便可看见沿街搭设的独具北方特色的年俗情景花灯,蒸馒头、贴对联、挂灯笼……饱含“故事”的花灯扮靓了古朴的乡村,一股红红火火的年味扑面而来。 “每一组花灯由一组人物来演绎一个年俗故事,活泼生动、别开生面。
责编:王瑞敏
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发酵罐。本报记者晋帅妮摄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山西省厦门商会组织的晋闽文旅交流活动走进恒山景区(2024年夏)。资料图片 起源于17世纪、由晋商奋力开拓的“万里茶道”,全长1.4万公里,是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通道之一。
西回村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李凡丁摄 “咱村这个‘抬皇纲’巡游‘真占’,年年看,年年非常震撼!”2月12日,平定县东回镇西回村,专门从浙江宁波回村过年的耿志宏激动地说。
平顺县龙溪镇淙上村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本报通讯员摄 “我们是闻着中药材味长大的。
踏寻红色足迹、聆听革命故事,感受浓浓年味。春节期间,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特别推出“太行春风歌盛世、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探馆”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体味传统佳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华阳一矿文化广场的灯展是阳泉人民的年味记忆。苏晓晨摄 正月十三,随着夜幕降临,阳泉华阳集团一矿文化广场前,一盏盏机械花灯次第亮起,将整条街道装点得流光溢彩。
市民在太原博物馆体验生肖糖画制作。范珉菲摄 春节期间,太原博物馆全面开放馆内所有展区,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各民族银饰展,馆藏瓷器展、玉器展以及“赵卿墓车马坑”等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留学生们在乾和祥茶庄品香茗赏茶道。孟志远摄 “我在晋中市春节联欢晚会担任舞者,还在太原、太谷等地欣赏了年画、剪纸等艺术作品,并体验了剪纸和书法艺术。
2月11日,省文化馆小剧场内,随着民乐合奏《赛马》的激昂旋律如潮水般渐渐退去,“文化馆里过大年”系列演出的终章——“民歌民乐”专场圆满落下帷幕。聚光灯下,演职人员兴奋地聚拢在一起,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用相机定格这一难忘瞬间。
太原龙湖万达影城的放映厅内座无虚席。李婷婷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观影”渐渐成为新年俗。
正月初八,新春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太原玉泉山依旧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游客在这里逛庙会、观演艺、赏花灯,感受传统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
2月9日,游客在朔州人民公园观赏灯展,感受独特的年味与浪漫。本报记者马占富摄 “来,再拍一张。
着官服、披铠甲的“刘关张”兄弟古风迎宾,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忠义研学、集章打卡、古建寻宝、祈福迎新……各色“玩法”让八方来客直呼过瘾。 关公文化是运城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彩的行头、精致的脸谱、威风的锣鼓……2月8日,平定西郊,由21人组成的武迓鼓队正在变换阵型,磨合走位。 武迓鼓是阳泉市平定县特有的民俗表演,据史料记载,武迓鼓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
图为打铁花表演。 正月初十,晋中市榆次老城里游人如梭,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图为舞龙表演。 张灯结彩,春意穰穰。
“触摸屏幕穿越时空同革命先辈互动对话、通过AI修复活化老照片和英雄来个照面、听数字人讲述红色文化……”1月31日,位于革命老区武乡县的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游人如织。游客们通过数字化手段,视觉、听觉、触觉深度参与,生动体验着红色文化。
“快看,县太爷出来啦!”正月初二上午,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的绛州署景区热闹非凡。身着古代官服的“县太爷”带领众“衙役”走出州署,拱手送上新春祝福,引得众多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记录下充满古韵的年味瞬间。
今年春节,昔阳县以“乡愁中国年昔阳最朝阳”为主题,开展了“回村过大年”系列活动,并融入红色、民俗、非遗等元素,将精彩演艺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邀请在外游子和四海宾朋回村过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锣鼓喧天年味浓。
踏着春节的韵律,记者走进高平市三甲镇北庄村,穿过简约大气的“乐火北庄”门楼花灯,便可看见沿街搭设的独具北方特色的年俗情景花灯,蒸馒头、贴对联、挂灯笼……饱含“故事”的花灯扮靓了古朴的乡村,一股红红火火的年味扑面而来。 “每一组花灯由一组人物来演绎一个年俗故事,活泼生动、别开生面。
“小时候特别期待过年,那时候去逛庙会、赶集,爸妈总会给我买个小糖人,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趁着春节假期,我们带女儿来凑凑热闹。
①②③④ 图①1月31日,介休市张壁古堡景区热闹非凡,民俗表演接连上演,沉浸式互动妙趣横生,游客尽享新春欢乐。 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图②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太原双塔博物馆,游客喜气洋洋走过“百福具臻”彩虹门。
剪纸艺人正在制作染色剪纸。霍飞飞摄 起笔构图、落刀成花。
晋源八碟八碗。李志江摄 春节期间,走进稻荷听泉餐饮公司,一股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切剁声欢快悦耳、笼灶中传出阵阵香气。
景区活动丰富多彩。本报记者马占富摄 大年初一,应县木塔景区游人如织。
葫芦烙画吸引眼球。本报记者高玮摄 祥蛇纳福至,新岁瑞光盈。
文艺表演精彩纷呈。本报记者张婷摄 春节期间,乔家大院文化园区张灯结彩,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独具韵味的民俗之约。
春节前夕,武乡县八路军文化园“我在武乡过大年”花灯活动如约而至。 夜幕降临,各式花灯流光溢彩。
1月29日,大年初一,由山西大剧院主办,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共同承办的“非遗里的山西·四季里的非遗”2025年非遗贺新春同《金蛇狂舞新春音乐会》走进山西大剧院,开启蛇年文化盛宴,让现场观众沉浸在非遗的魅力中,感受别样的年味,为全省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活动现场...
1月27日,腊月廿八。在襄汾县关村,村巷两旁插满了五色彩旗,迎风飘扬,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