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赛道竞逐忙 乡间田野涌春潮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2024全国两会>>向“新”而行

时 间
2024
03/27
15:44
分 享
评 论

3月19日,新荣区破鲁堡乡农民正在农田里忙着翻耕土地、拉运农家肥,田间地头开始忙碌了起来。 本报记者 于宏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孕育希望,春风鼓荡干劲。进入3月以来,大同市乡间田野时时可闻隆隆机声,被春风吹醒的黄土地在旋犁翻飞中舒展了筋骨,云中大地开启了抢农时、争天时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田地里,拖拉机、旋耕机,大展拳脚;温室里,辣椒、黄瓜、西红柿,轮番登场;果园里,清园除草、灌水追肥,管理精细;棚圈里,添草喂水、消毒检疫,事无巨细;乡村里,修路改渠、拆危治乱,热火朝天;工厂里,工人忙碌、机声轰响,加紧生产……

“三农”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为全市“四大赛道”之一的农业赛道,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全市“三农”工作将大力推进“特”“优”农业,锚定“6+2”农业产业布局,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持续增收。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2.98亿公斤,粮食面积、产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四连丰”。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时段,全市上下正在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抓好责任落实,抓细各个环节,千方百计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力以赴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产业补短锻长、黄芪产业持续壮大、渔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乡村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和有力抓手,坚持“特”“优”战略引领,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努力让根植于黄土地上的特色产业转化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硬支撑和强依靠。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经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实施,如今的乡村,镇镇有亮点,村村有特色,季季有风景……一幅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大同市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使新时代的农村“颜值”更靓、农民“腰包”更鼓,努力开辟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金光大道。

广袤田间播种新希望,美丽乡村孕育新动能。云中大地正在持续凝聚力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记者手记】

不误农时 不负春光

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农业赛道提速提效,把农业建成推动全市全方位转型的支柱产业,把农村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个万物复苏、蓬勃发展的季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我们应有的奋进姿态。

当前,全市“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夯实稳粮保供基础、壮大“特”“优”农业产业、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融入京津冀、强化科技改革“双轮”驱动,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记者 苑捷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