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论坛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山西社会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山西省直机关、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沿黄九省区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和文史研究馆的会议代表100余人参加论坛。
2024年全市河(湖)两岸的非法挤占用地全部腾退,宜林地段结合堤岸防护建设隔离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平川水系、山区河滨带优先选择本地生水生植物、低秆植物,拓宽河湖生态空间,打通陆域和水域生态链接,有效恢复河湖生态功能。
本报讯 日前印发的《太原市“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与整治,建立水环境巡查队伍,强化汾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持续深入开展“清四乱”“清河”整治,并启动十大攻坚行动。 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攻坚行动。
专家、媒体调研太原市兴华街雨水泵站系统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希望太原市进一步加快规划所列各项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助力添彩。
,目前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我省坚持“快旅慢游深体验”“交旅融合”等现代旅游交通理念,建成了全省第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沿黄一号旅游公路,全长1238公里,上榜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黄河文化魅力正在不断彰显。
10月26日,沿黄九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大会暨标准化协作“1+3+1+1”系列活动在运城市举行。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加快走出一条黄河流域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共同谱写黄河两岸繁荣新篇章。
11月5日,山西博物院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人潮涌动,160 余件(组)青铜文物带领游客从冶铜技术的滥觞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鼎盛、从青铜礼乐文明的创建到礼乐精神的延续传承深度了解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史。 本报记者 王瑞瑞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西梆子戏”负责人车文明,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侯亮亮等也进行了主旨演讲。
新增完成135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紧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我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非正常运行设施整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系统治理。
1月7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在前期投入基础上,2024年我省拟统筹安排约50亿元力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的母亲河。
名词解释:两廊:依托沿黄干流黄河公路、大运高速—太焦高铁“人”字形交通轴暨山西经济走廊,打造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两条核心廊道。打造主题展示区,紧密围绕山西黄河文化遗产和内涵特征,构建23个核心展示园、10条集中展示带和若干特色展示点,健全综合展示体系,丰富展示体验方式。
1月2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发布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打造主题展示区,紧密围绕山西黄河文化遗产和内涵特征,构建23个核心展示园、10条集中展示带和若干特色展示点,健全综合展示体系,丰富展示体验方式。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 通讯员刘雨奇报道 12月23日,黄河九省自然、地质博物馆联盟成立暨“恐龙梦之旅展览”与“俯仰乾坤黄河魂迎新画展”开幕系列活动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举办。 “黄河九省自然、地质博物馆联盟”是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
山西日报记者程国媛报道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润泽三晋,造福一方。11月30日,“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活动,在汾河源头所在地忻州市宁武县的华润电力忻州公司正式启动,生态环保专家和中央驻晋、省内2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将从这里出发,走访汾河流域,深入一线现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守护文化遗产,沿黄河各省区在行动:在内蒙古,深入开展黄河流域考古发掘和遗产研究,加强文物保护认定,健全遗产档案,加强古城、古镇、古村、古灌区、古渡口、古道等遗产遗迹遗存保护。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此次活动由省河长办联合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举办,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百米长卷共绘母亲河”“宣传河长制、焕新河长牌”、巡河护河宣讲、十一市联动净滩等巡河护河系列活动,合力打造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与杜枝俊一样,龙门景区负责人原世伟对旅游公路带来的影响感触颇深:“沿黄旅游公路不仅把更多的游客带到景区,还拉动了景区的投资与发展。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北起忻州偏关老牛湾 南至运城垣曲西哄哄村 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个地级市 规划建设总里程4176公里 有效连接A级及以上景区65个 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点)153个 请跟随特聘导游驱车出发 一路打卡山西好风光.
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全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 2023年11月上旬,全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强基层现场推进会在临猗县召开。
”介休市明确了行政改革确定的乡镇32项、街道25项执法事项清单和“9+1”行业领域1654项执法事项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将部分执法权下放乡镇街道,明确权责,实现“清单内的事项网格找、基层办,清单外的事项平台派、行业办”,厘清执法界限,促进了高效执法。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交城县的化肥企业主动淘汰老旧生产方法,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不仅依托周边丰富的煤焦产业资源创造出了“焦炉煤气—合成氨—硝基复合肥—尾气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还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原材料的高效利用。
为此,高平还推动康硕集团和泫氏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互为“链主”,打造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57.4亿元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和占地1500亩、总投资43亿元的黑色铸造产业链,用康硕集团的高新技术为入园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和动能,用泫氏集团的铁水资源提供要素保障。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新闻宣传绘声绘色,文艺创作好戏连台,文明建设如火如荼……过去一年,晋城市宣传系统时时处处传递着向上的力量,如战鼓催征,擂响奋进征程,又如静水深流,浸润百姓心田。
经营主体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力量载体。针对中小企业前期创业和融资困难,把金融服务移到前端。针对晋中的8个产业链,对每个产业链长链核上下游进行了图表分析,链长能带动多少链核企业,链核企业又能带动多少上下游企业,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准的市场主体培育。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建设线上销售矩阵,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开设‘翼城特色馆’销售优质农特产品,打造翼城特产网销高地。
城区便民服务日活动现场,居民群众欣赏、领取志愿者写的春联。
下一步,城区将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真抓实干,锐意创新,持续优化审批服务,竭尽全力把“家人”的事情办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让每一个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舒心。
为了充分满足群众对于“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更高要求,该局设立了电子税务局线上业务处理专区和征纳互动专区,将“全程互动,能问能办”的服务理念作为线上服务的“硬杠杠”,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打个电话就能办”的线上办税体验。
早在2019年初,华阳集团抢抓行业风口,把目光投向了钠离子电池,从前期的项目立项,到生产线的建成、投运、投产,特别是去年,全球首批量产1 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意味着华阳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实质性打造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的企业。
开栏的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发展任务。
详情请点击视频 ↓↓↓.
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坚持人民至上,牵挂百姓安危冷暖,我省持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大、作用直接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金秋时节,寿阳县西洛镇常村玉露香梨种植基地,香甜的梨缀满枝头,果农孙延胜正在果园里采摘果实。较真碰硬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沿着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主街走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村里的洗衣房,负责洗衣房的韩书芳将村民的窗帘、被罩、床单等大物件一一登记,放入洗衣机摁下开关, 40公斤的大洗衣机便运转起来。
14个行业领域4.5万家企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承诺书,其中重点行业领域1.4万余家企业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制定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图、实施安全风险公告。
鼓励生产经营者长期、正确使用地理标志,引导和鼓励地标龙头企业首先做大做强自身品牌,逐渐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下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地标品牌族群发展,为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提供丰富的内涵支持,进而推动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古老的三晋大地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孕育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用世代传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让这片土地有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山西杂粮、山西陈醋、山西小米……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构建“产业+电商+配套”发展新生态,打造“农民+生产+直播+销售”产销一体化新模式,培育“特色+个性+时尚”本土网络新品牌——11月9日,在襄汾县丁陶文化广场内,乡村e镇“四大中心”授牌仪式和“双11盛宴·产销共赢”电商节活动正在进行。
12月4日,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南六1#回风下山工作面工作场景。
农民长期在外打工土地无人打理,怎么办?如今,运城市盐湖区农机作业端的智慧化场景已屡见不鲜,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植保机、装有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无人拖拉机、自走式打药机、自动播种机等新型智慧农机,精准播种、喷药、收割等,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优势一一呈现。
LED显示屏,不仅让世界璀璨如梦,更蕴藏着巨大产业。11年来,高科华烨在转型之路上接续奋斗,如今更有活力,成为全国最大的LED光源封装、LED显示屏应用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实现年产4000亿颗LED光源、200万平方米LED显示屏,累计完成产值40亿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LED产业链较完整的企业。
文脉赓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斐然《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动山西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2023年。
“三个一批”活动压茬推进、滚动实施,推动一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好的项目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例如山西综改示范区引进总投资560亿元的年产56 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这些大项目、好项目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5所高校院所68个科研团队和初创企业入驻,园区配备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体系,为科创团队和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1月16日, , 2023年我省大豆种植175.5万亩,超任务1.8万亩。发布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编印发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和技术模式挂图。同时,我省启动实施2023年“神农科技杯”大豆高产竞赛,全环节落细高产措施,培育高产典型。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回望2023年,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特”“优”农业提档升级,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