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出铁花,领略非遗的浪漫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2024网络中国节·春节

时 间
2024
02/19
10:37
分 享
评 论

20240219_659b0479af76eaebe300458a3b3c8d91.jpg

20240219_9f06c5238d902675d1b7c4fbccd48e82.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张彩云  制作:张琪


  旅途中的年味是什么?是不同方言交汇出的一声声“过年好”,是来自陌生人的一个个暖心之举,是街头巷尾间那人山人海的烟火气,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年俗体验……
  春节期间,我与家人驱车回到老家忻州,走亲访友之余开启了短暂的忻州古城之旅。旅程中,我们在人潮里赶着热闹,感知着家乡的变化、家乡人的温度,收获着久违的年味儿。
  本地车礼让外地车
  进退间彰显“山西温度”
  作为声名鹊起的山西景区,忻州古城春节假期客流激增,住宿、餐饮、停车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不仅考验着古城的接待能力,也考验着当地人的待客之道。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17时许,记者驱车驶向忻州古城,行至古城南门停车场,车辆早已排起了长队。“你瞧瞧,闺女,外地车可真多了。咱忻州古城可真是在全国出了名了。”父亲自豪地说道。果然,排队的车辆中有将近一半是外地牌照,其中不乏来自陕西、河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车辆。
  傍晚短时间涌入的车流十分密集,虽然停车场几度进入“一位难求”的状态,但车辆停放一直保持着井然有序,一扭头,一幕本地车礼让外地车的场景正在眼前上演。
  “呶,那儿有两个车位,你们先停,我们再找车位。”看到前方有两个车位空出,驾驶忻州牌照车的彭先生热情地招呼旁边苏牌和京牌车辆的主人,先行把车驶入难得等到的车位。两位外地牌照车的主人很触动,连连致谢,彭先生眼睛一眯,会心一笑,“客气啥,过年好啊!欢迎来忻州!”“过年好!过年好!”这你来我往的回应仿佛就像是过年走亲戚一般,亲切自然,质朴温暖。
  “过年拥挤很正常,但是很多外地人来趟忻州古城并不容易,有的可能行程安排还很紧张,早点停下车可以多玩一会儿,逛逛古城,看看夜景,尝尝美食,感受一下我们忻州的过年气氛。”待停下车后,我和彭先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山西人的爽朗和实在流淌在其言语之间。“远来的都是客!我们本地人不在乎这一小会儿,今天少玩一会儿,改天还能再来嘛。”
  礼让外地车,远来都是客,“山西温度”在这里彰显。这一幕让我想到一句话:成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这停车的进退之间,不就是山西人胸怀和格局的真实写照吗?不就是游客来晋旅行途中“最美风景线”之一吗?
  打铁花表演人气爆棚
  璀璨间诠释“中式浪漫”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对打铁花情景的生动描述。打铁花是中国最古老的焰火,更是一项千年非遗。春节期间,忻州古城打铁花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人们在漫天星火之间感受着地道中国年。
  走进忻州古城,穿过灯火辉煌、人潮涌动的街巷,顺着曲径通幽的小路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打铁花的“舞台”——古城西园高大宏伟的义士阁。随着时间逐渐接近19时30分,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到义士阁下,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游人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有的人抱起孩子,高高举过头顶,抢占视觉“制高点”;有的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探着头看;有的人举着手机走来走去,寻找最佳拍摄点……大家以不同姿势,共同等待着这场“不一样的烟火”。
  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打铁花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山西便是流行地区之一。
  19时30分,伴随着音乐声,专业打花人将1600℃的铁水泼向空中,随着打花人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万千火花瞬间四散开来,如瀑布一般从义士阁淌下来,璀璨震撼,美不胜收。接下来的15分钟,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壮观景象一直持续,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便又接踵而至,棒棒相连,如天女散花、金星闪烁般绚丽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哇!”每当一波铁花绽放夜空,周边的人们便齐齐发出尖叫声。
  “灯火山西,万千年味。在这漫天星火的中式浪漫中,仿佛看见了辉煌绚烂的历史长河和千百年万家灯火的盛世华章。”同行的友人在朋友圈分享了这场震撼的打铁花表演。相信,这是他的年味,也是很多人共同的年味;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

山西晚报记者 张彩云

(责编:candy、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