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一个视频,三大洲共此牵挂
通一个视频,三大洲共此牵挂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张红霞 制作:李慧辰
大年初一,依照中国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团圆过大年。这天,我也来到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公公家,和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的三口之家只有我一人代表,丈夫和女儿都不在中国。丈夫远在非洲加纳,坚守在中国援非建设项目上,女儿则远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攻读研究生。
好在如今通讯发达,我们一家人还可以通过视频拜年互道祝福。只因三地有时差,时间上有点对不上。初一中午北京时间13时36分,悉尼时间是16时36分,而加纳时间是5时36分。当我拨打视频电话时,先是远在悉尼的女儿接通,给爷爷和家人刚刚拜过年,没说几句话,女儿就不得不挂掉电话。原来她和朋友正在悉尼中国城共度中国的新春佳节,那边竟然人山人海,声音太吵听不清,而且网络信号太弱,她的手机又快没电了,很快就没法儿接听视频电话了。
紧接着,远在非洲的老公也被薅起床,打来视频电话,和大家互相拜年。这时,已经年过80岁的公公,对着视频里远在万里之外的二儿子,微笑着缓慢地举起手,挥一挥手,嘴里轻轻地唤出“高峰——好”,话音已落,手臂却迟迟不肯放下,对着视频那边的儿子一直挥着手。此情此景,无须语言,也可以感受到,公公对儿子的牵挂。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尽在这挥手之间。视频那边,老公也对着老父亲连声道“爸,过年好!过年好!”满脸喜悦的老公,虽然只是嘴里说着“过年好!过年好!”,但是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和对家人的思念。
紧接着,老公依次通过视频和大嫂、小叔子、弟媳妇和三个孩子问候“过年好!”其间,尽管老公那边网络信号不是很好,但他还是不时地一一询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表达他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爱护。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表现,不能只看他说什么做什么,而是要去看到他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只需用心去感受到就好,无须在意他表达的表面言语是什么。
当我问他:“今天你们在那边也过年呢吧?”“过呢,中午大家会一起包饺子吃。”我们夫妻间的问候与关心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些吃吃喝喝等小事情,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常把爱挂在嘴上。其实中国人的确就是这样,越是不轻易说出口的东西越是珍贵。
听老公介绍,在非洲项目工地上,一般情况下,中方工作人员都是自己开灶,过年过节,大家会聚在一起包饺子聚餐,共度中国年。对于他们这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建设者们,经常会陷入不定期的情绪低谷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传统的中国佳节,漂泊在海外的建设者们,哪怕就是聚在一起包个饺子,一起吃顿饭,也能缓解些许的思乡情。他说,他们加纳这个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今年3月底,项目组大部分人就要回国。经过短时休整后,很快又要开赴新的国家,新的项目上。期盼着他们早日回国,与家人团聚。
老公的大哥因为年前在单位不小心扭伤了脚踝,不能下地,故而也只能通过视频和公公、老公互相拜年。3人齐聚视频前时才发现,真是岁月催人老啊,爷仨儿竟然已然全是光头。不擅言辞的爷仨儿,只是满脸微笑,嘴里一直说着“好”。老公和大哥借着视频聊起了各自公司和工作情况。让这哥俩儿好好聊一聊吧!一年到头也就能趁着过年多说几句话,平时大家各忙各的,还真没啥聊天的机会。
今年的大年初一,只可惜因为网络和时差问题,我们一家三口没能通过视频同时连线,不过,能通过视频一一见面问候,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过年,这个在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佳节,不仅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其实更是好多人情感舒怀的日子。
看着老父与儿子们的交流;听着大嫂和弟媳妇讲述着各自的生活,有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对个人前程的梳理,有对家人的理解与抱怨;看着孩子们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轻松自在的样子,我不禁感慨,过年,既是重温感情、感受大家庭氛围的重要节日,又是人们彼此照见,互相倾诉,交流沟通的最好桥梁。即便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阻不断飞越千山万水的亲情与思乡情。中国人就是这样,有根就有底气,有根就不怕漂泊多远,因为你知道,有人牵挂着你,有人在家里等着你归来。
山西晚报记者 张红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