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丨多图 →→→“龙”重登场
网络中国节•春节丨多图 →→→“龙”重登场
甲辰龙年将至,年味儿扑面而来。自古以来,“龙”对中国人有着特别的意义,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在民间,龙是吉祥、勇敢、智慧、尊贵的化身,是中国人身份认同的“形象符号”。
在阳泉市博物馆内,一场特别的“龙腾盛世”中国龙文化专题联展正式与游客见面。展览整合了国内近百家博物馆馆藏的“龙文化”主题文物,为市民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龙”文化的视觉盛宴。
在晋南,蒸花馍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年俗。花馍艺人用面粉、果蔬汁、鸡蛋和牛奶等食材为原料,巧手捏制出“金龙迎春”“迎春纳福”等寓意吉祥的系列花馍,为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剪纸,这红艳艳的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简单的工具,将一张普通的纸张剪成千变万化的图案。过龙年、剪纸龙,一幅幅活灵活现的“龙”型剪纸表达了剪纸手艺人们对甲辰龙年的期盼和祝福。
赏龙灯更是最有“中国味”的年俗。在晋中太谷的金谷广场上,“祥龙贺岁·福耀金谷”大型灯展已经搭建就绪。大型龙生九子灯饰极具特色,300米龙门聚宝通道光彩夺目,1200盏几十种不同风格的宫灯组成百米宫灯走廊,5万余株麦穗灯组成希望的田野灯展、百首唐诗宋词灯展,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古城大同,更有一番“雪打灯”的美景。雪打灯,灯更明。巍巍古城墙,白雪镶壁瓦,碎碎坠琼芳,雪后的大同,别有趣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