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步履铿锵谱新篇

——高平市2023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4>>2024山西两会>>山西时间

时 间
2024
01/26
07:42
分 享
评 论

20240126_6c5906a47649719f3c63ac647d609568.jpg

20240126_137de118fdbd887b2a259ed862ac3421.jpg

20240126_dfaad7d48578d4da7f5b10926afc1b93.jpg

20240126_dc74ae92c98c2d67d0894f1fa3c3d03a.jpg

癸卯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

20240126_e664f534a22dc8064b7043669cd412c4.jpg

釜山泫水湖

20240126_30c069af82220eb9f542a07c838924bc.jpg

黄梨丰收

20240126_bfc30a8282daaad683418a5c1ae85529.jpg

众禾壹心冷冻甜品中央工厂(食品加工产业园)

20240126_b8433b61fa0335ada5675281787cb3f0.jpg

“箱”遇高平一起“趣”跨年

20240126_58dc61a1d1ee5d7a1e16a412886e7e92.jpg

高平市区全景


  高平人的2023是“五彩农业”携手并进的时代赞歌,是产业园里机器轰鸣的动听乐章,也是“口袋公园”里萦绕耳边的欢声笑语,更是一声声“我们如此热爱高平”的铿锵宣言。
  一年来,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批新兴产业相继投产、一座座美丽乡村蝶变升级、一件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目之所及,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勾勒出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处处彰显着无限活力、释放着巨大魅力、涌动着澎湃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平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晋城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聚焦“六大战略定位”,用好“六化工作方法”,全力实施“1235”战略,紧紧扭住产业转型、城乡融合两件大事,下好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先手棋”,打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主动仗”,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去年全年,高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4.0亿元、增长8.6%,增速晋城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排晋城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亿元、增长7.6%,总量排晋城第二。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5亿元,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答卷。

建体系 兴产业 转型发展增动力

  1月15日,晋城海关正式为凯永集团太行润源食品有限公司颁发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标志着我省首家以冷冻猪肉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拿到了出口“通行证”,为企业开拓香港市场提供了条件。
  生猪产业开拓新市场的消息令人欣喜,深入推进农业“特”“优”战略的高平“五彩农业”一派蓬勃生机:白色生猪成链成势,年出栏达到100万头,稳居全省第一;黄梨产业向深向精,梨膏、梨脯、梨汁等产品畅销全国;红色甘薯“硒”望无限,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现场观摩会两次开在高平;绿色蔬菜扩规扩链,直供超市、小区;多彩潞绸创新传承,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高平市全面聚力加快产业转型。
  在刚刚投产的众禾壹心公司中央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作业,各道工序有条不紊,一块块香飘四溢的甜品排队下线,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咱们的项目是高平市重点项目,可生产慕斯类、半熟芝士类、马卡龙类等50多种产品。”公司生产总监安胜宾介绍,“目前投产了3条生产线,日产300万块冷冻甜品。预计今年5月,11条生产线全部投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以众禾壹心甜品项目为龙头,高平全力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于一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而这,只是高平以开发区为主战场,大力推进的“五个园中园”之一。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康硕智能制造为龙头,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精密铸件—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全产业链;不锈钢制品产业园:以山西福江为龙头,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园:以海诺科技为龙头,打造以空心玻璃微珠为主材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台湾产业园:发挥山西省海峡两岸(高平)产业园的平台优势,招台商、引台资,跑出了产业转型“加速度”。2023年1月—11月,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19亿元,增长67.2%。
  锚定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高平加快转型、步稳蹄疾。着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高平市大力发展文旅康养、数字产业、平台经济、现代物流、便民商圈“五大业态”,不断打开新天地。
  1月18日上午,一条全长598米的巨型龙灯在高平亮相,经过网络传播后,迅速带动第二届炎帝灯会火爆出圈,再次让高平成为无数网友、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全球瞩目,“梦回长平”不夜城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炎帝灯会、炎帝庙会、梆子大会、电音节等活动,吸引万千游客打卡潮玩……围绕“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文化名片精耕细作,高平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成功创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羊头山)、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丹朱岭、釜山、七佛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京东物流(二广)智慧物流港、奥特莱斯等项目加快推进,打造智创互联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推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新赛道的高平目标坚定,勇毅前行,不断跑出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加速度”。

拓功能 优布局 城乡融合促振兴

  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23年,高平市将真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以“一轴一带一廊”为牵引、两翼协同、三区联动的县域内城乡融合“五大布局”,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全力奏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乐章”。
  “进城的路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漂亮,暖气接到了家,老人看病不出村,生活在村里越来越方便,和市里没啥区别。”说起自己的家乡——高平市神农镇近年来因城镇化而产生的巨变,土生土长的团西村村民暴民柱感慨万千。
  改善人居环境,从地下管网入手。高平市下定决心、下大力气,从看不见的管网入手,一体化推进供水、供暖、供气“三供”和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扮靓乡村颜值。分层分类建设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去年以来创建美丽乡村14个、宜居乡村42个,目前三星级以上村267个,占88%;四星级以上村121个,占40%,其中五星级村60个。
  一手抓地下管网建设,一手抓拆违治乱。2023年9月,高平仅用20天时间,拆除违建1270处,腾出土地1546亩,其中建设用地1136亩,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干部作风。在去年召开的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高平作为观摩点受到充分肯定,更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冬日的高平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大街小巷被各式各样的彩灯装点一新,一股浓厚的年味扑面而来。“你看我们村多漂亮、多热闹。”“能来这么多游客原来想也不敢想。”说起打造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后的巨大变化,釜山村村民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吃生态饭,打康养牌,走共富路。按照“一带牵引、十片抱团、百村示范、全域抓创建”的发展思路,高平市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打造了釜山康养、神农文旅、珐华非遗和铁炉黄梨四大精品片区,并将其作为样板,通过产业连片培育、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资源连片开发、组织连片共建,在全市拓展六个片区,分别明确产业定位,形成“十片抱团”的发展布局,真正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2023年,高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5404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421元、增长8.5%。全市30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239个、占79%,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60个、占53%。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城市让乡村更美好。近年来,高平市以“两城联创”为抓手,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提升,6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28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新建“口袋公园”30个,“一馆两中心”(蔡志忠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古城文化记忆街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开发区三区联动发展,带动炎帝大道两翼的8个乡镇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

办实事 暖人心 改善民生增福祉

  一座幸福之城,必然少不了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2023年,高平市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建设,用一项项暖心的民生工程兑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庄严承诺。
  去年9月4日,作为高平市新“五校五园”的高平七中如期建成投用,迎来了首届新生,1100余名学子走进校园,开启了新学期的学习之旅。“我很喜欢我的新学校,崭新的课桌、优美的环境、和蔼的老师,我相信在这里我会度过愉快且有意义的三年。”初一新生秦子铭在教室的签名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同一天,高平八中首届新生也顺利开学,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校园。高平七中、高平八中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满足市区南城片区和西北片区1.7万余户适龄学生就近入学需求。近年来,随着教育均衡的落地实施,新“五校五园”的相继投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幸福不止于家门口的琅琅读书声,还有“口袋公园”里“兜”起的幸福时光。随季而变的植物景观、蜿蜒伸展的休闲步道、造型优美的遮阳廊架……去年,高平市新建了30个“口袋公园”,曾经闲置的城市“零碎地”被改造成“金角银边”,群众推门见绿、出门即园的愿景化为现实。
  “我们高平修了好多‘口袋公园’,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很多健身器材,下班来这里散散步、聊聊天,感觉生活在高平真幸福!”市民申文玲感慨道。
  “口袋公园”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如今以高平记忆、儿童游乐、体育健身等为主题的“口袋公园”点缀在市区街角,或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或充满童趣,或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一片小小的方寸之地,不仅扮靓了城市颜值,更“兜”住了群众的“微幸福”。
  2023年,全市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民生,12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件件暖心。新“五校五园”加快推进,七中、八中、特校“三校”和太华、神农、锦华“三园”已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870个。“三所医院”建设加快推进,“行走的医院”项目为100个村卫生室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让“二甲医院装备”和“北京医院的医疗服务”进村入户。出台二孩、三孩育儿补贴政策,补贴1.8万人次、3265万元,免费为3.5万名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在103个小区安装242个电动车充电桩,建成225台电动汽车充电桩。“零工市场”建成投用,提供就业服务11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815人。连续两年为所有常住人口发放炎帝灯会补贴暨年货节消费补贴,让“我们如此热爱高平”成为每个高平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幸福。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新时代的高平将在省委省政府、晋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实干笃行,牢记人民之托、勇担发展之责、凝聚前行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敢干善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平篇章。

本版文字:郭亮 李茜 焦艳霞
本版图片由高平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张星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