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放麦丨山西怎样能出现下一个“淄博”“哈尔滨”?
两会开放麦丨山西怎样能出现下一个“淄博”“哈尔滨”?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2024年伊始,在全国网友的期待中,全国文旅都“卷”了起来。当“破天的流量”从夏日淄博吹到了冰雪“尔滨”,坐拥着众多文旅资源的“山河四省”的网友们,更是迫不及待地纷纷给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1月25日,山西两会正在进行。就“山西文旅如何破圈”这一话题,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彼此的新思路。
“文化山西,也能大火”
文旅话题是今年山西两会上的高频词。小组会议结束后,省人大代表、晋中市文旅局局长王超被一群记者围绕着回答问题。王超坦言,在羡慕“爆火”城市的背后,更多的意义是引发思考和分析。相比较淄博有烧烤,哈尔滨有冰雪,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全国最多地上文物资源,这些都是很优质的文旅内容,都值得被全国游客们看到、喜欢。“只有优质内容,搭配好服务,才能经得住游客的争相追捧,才能‘出圈’、出彩;只有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才是一座城市发展文旅的基本功。”王超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我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6倍、2.2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济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发展,提振了经济主体的信心。来自基层一线的省人大代表、平遥古城讲解员张霄云是2023年山西文旅热度的亲历者。过去一年,平遥古城共接待游客909万人次,是2022年3.5倍,也超过了2019年的接待数据。“千年古城,古韵悠悠,但古城的配套服务一直在更新、提升。”张霄云说道。6类地下管网功能得到综合提升;72条文化巷得到复兴;506座中国院得到修缮;断流多年的惠济河重新蓄水,碧水绕城……历久弥新是古城在众多景区中独占鳌头、经得住流量考验的秘诀所在。
晋中,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拥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大学城年轻大学生群体,晋中其实从不缺流量。2023年晋中市七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人数同比增长300.73%;门票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89.91%。全市39家A级景区和乔家大院景区对19所驻地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累计接待驻地高校师生7万余人次。王超表示,“其实平遥文旅IP已是世界品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6个念头,平遥早已扬名海外。不完全统计,95%以上的外地游客来到山西第一站就是先来晋中、先来平遥。”
“山西文旅需要多部门联动”
“山西文旅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可以借鉴学习哈尔滨的思维。人工月亮、冻梨摆盘、卖萌的东北虎、市民自发免费接送游客……谁能抵得住这座城市的吸引力?”省政协委员白燕升在发言中提到,“文旅火不火,不能光靠文旅部门,需要公安、工商、交管等多部门联动,需要调动全山西人民的热情,人人都为山西代言,共同维护山西形象。”
省人大代表、山西杏梅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杏梅也谈到了这一观点:“我省旅游景点多,但分散至各处,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外地游客难以规划出连贯的旅游线路,错失了潜在的联动效应。相关部门应该联手提供服务,同时杜绝‘黑出租’‘黑饭店’宰客现象,这是山西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
▲省人大代表、山西杏梅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杏梅
“微短剧能否成为山西文旅新风口”
新的一年,全国各地文旅又开始了新赛道,继续“卷”起来。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将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对此,晋中文旅抢占新机,跃跃欲试。
“晋中不仅打出了‘古城大院古韵,晋商故里晋中’的新口号,还要和深圳一支技术团队合作,将在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等大院场景中拍摄100部微短剧,在线上有传播,在线下有体验。”王超介绍,“其实宣传晋中不需要找演员,每位游客和晋中大学城里充满活力、创意的大学生,就是最佳主演。”
从年初的《狂飙》《去有风的地方》,到年末的《繁花》,广东、云南、上海接连“出圈”,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浪潮接连不断。借助微短剧这一年轻人喜欢的传播形式,也许是山西文旅起飞的又一风口。王超对此信心满满:“现在距离‘五一’假期还有4个多月,中间还有春节、清明节、妇女节等假期,预计从3月开始连续推出这100部微短剧,我们期待着,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2024年山西文旅也能大火一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