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关注山西】汾河岸畔稻花香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3>>2023年山西行>>网媒聚焦山西

时 间
2023
11/17
10:30
分 享
评 论


  深秋时节,正是水稻成熟的时候,在山西省平遥县梁村,成片的水稻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在风中摇曳,淡淡的稻香飘满整个村子,一派丰收景象。
  梁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庄,虽然地处北方,但因紧邻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这里自古就有种水稻的传统,但在过去的许多年间,村里人已经很少再吃到自家种的稻米。
  “种水稻不挣钱,有几年水也不怎么好,村里人就三三两两地种点豆子、玉米。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地里头管得也少。”村民毛志刚说。
  近年来,随着平遥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力度的加大,情况发生了变化。2022年4月,平遥县被评为国家级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平遥县对县域内环境进行大力整治,还成立了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休闲观光、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市政设施管理、文物文化遗址保护服务等工作。
  梁村以及附近的西源祠村是平遥县特色农业种植项目的主要区域,平遥县在这里定下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流转土地约590亩,进一步扩大莲藕、水稻种植规模,增加蔬菜、油葵、小杂粮、薯类等种植,丰富种植品种,打造一定规模的无公害富硒农作物农业基地,建设集耕种、加工、体验为一体的高颜值平遥后花园、高标准休闲度假区。
  “现在梁村的水稻种植面积有150亩,往田垄上一站,底下满是金黄色的水稻,四周的梯田上我们种上了油葵和油菜花,不仅产量高,而且极具观赏性,跟古村落的风貌相呼应。”平遥县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继耀说。
  毛志刚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打理稻田,自从将家里的3亩水浇地流转后,毛志刚不仅拿到了每年3000元的流转费用,每月在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还能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成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新农人。“我们的水稻一个穗上能结230多粒,亩产达到了1200斤,可以算是高产水稻了。”毛志刚说。
  目前,地处黄河流域的平遥县已经开展传统村落连片区县域统筹综合整治项目以及传统村落连片区7村综合整治项目,通过以城带村、以村促城,梁村等传统村落在休闲观光、生态恢复、文物文化遗址保护等方面发力,传统村落保护及特色农业种植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水稻种植是平遥县农、文、旅结合的其中一环,我们已经制定5年行动计划,打造多个三产融合示范地,不断拉长平遥文旅的产业链,让梁村这样稻花飘香的地方越来越多,让平遥旅游胜地的招牌更亮。”平遥县县长冯玉全说。

新华社太原10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

(责编: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