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5月15日讯(记者 李若男)记者从太原海关获悉,近日,经太原海关所属运城海关检验检疫合格的310千克新鲜茼蒿从运城盐湖国际机场起运,经上海中转空运发往马来西亚,标志着我省茼蒿首次走出国门。 此次出口的涑川茼蒿是闻喜县特色蔬菜的代表。
“张鑫,关于你昨天严格按标准对设备进行动态巡查,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的事,队里决定奖励你200分工分。”日前,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综采一队的班前会上,三机维修工张鑫“突然”就被表扬了。
本报讯 为加快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5月13日,市科技局通过征集遴选了一批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凝练形成了我市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25个,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揭榜攻关。 此次张榜项目共25个,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均为我市相关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类项目。
本报讯(记者任志霞)近日,商务部公布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38个城市获批试点,太原榜上有名,也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 去年12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从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等五方面,系统部署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的主要任务。
本报讯(记者杜鹃)5月14日,记者从太重集团获悉,该集团自主研发的TZFB30M甲醇叉车正式亮相,成为太重叉车家族的新成员。这款叉车巧妙融合环保与高效性能,堪称物流运输领域的“绿色动力王”。
本报长治5月13日讯(记者 冯毅松)日前,记者从长治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长治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7.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8.0亿元,增长3.6%。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打造光机电产业园,图为产业园二期外景。本报通讯员摄 1分钟,200只精微光学镜头诞生;1天,10万件手机机构件下线;1个月,90亿颗LED灯珠产出;1年,光机电产业产值平均增长37%,去年总产值突破700亿元……眼前,令人惊叹的一幕幕正在这个曾经的“煤铁之乡”发生。
华翔集团加速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图为车间一角。本报记者郭玉琴摄 核心阅读 我省首批10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产业链。
山西蓝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阳泉高新区,成立于2022年。公司专注于大气污染、工业粉尘治理,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科技推广、产品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本报讯 5月的长治市潞州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两侧鲜花烂漫,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潞州段的全线贯通,这条蜿蜒于山水间的“生态丝带”,成了撬动区域文旅产业升级的“黄金走廊”,串联起众多旅游景点与特色村落,构建起“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让游客尽情领略潞州风光,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①②③④⑤ 202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夯实经济增长基础。随着“重大项目建设年”全面启动,全市上下正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构建“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周期推进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本报太原5月13日讯(实习记者 姚雅馨)5月12日,太原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91.98亿元,增长3.5%,比去年加快2.3个百分点,为连续5个季度最高。 一季度,太原市工业持续发展。
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储能电池组装产品点。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
本报讯(记者张谦)5月7日,晋中市首届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正式开班,标志着该市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来自全市科技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的5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为期4天的系统培训。
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外景。张哲远摄 机械臂精准装配智能设备,无人车穿梭园区道路,工程师云端远程调试千米井下矿山设备……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山西省首个由央企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数字经济园区,自规划之初,便承载着“数智新城”建设的战略使命。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甲醇重卡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杨洋摄 核心阅读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扛牢重大使命任务。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从太原坐动车返回朔州仅用一个多小时,家乡发展越来越好。”5月10日,在高铁朔州东站出站口,市民孙常春说。
本报讯 近日,由潞安化机公司承制的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核心装置——合成气制备关键设备生物质气化炉,也是该项目最大的单体设备成功完成吊装。标志着潞安化机在谱系化发展全炉型气化技术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5月10日,在山阴县1000千伏鄂岳1、2线停电迁改工程现场,国网山西送变电公司员工正在进行流动式起重机吊装组塔作业。此项工程完工后,将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能源可靠输送提供坚实保障。
日前,记者从晋城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2月以来,晋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市财政局、市文旅局,积极构建“谋、筛、保”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完成全市2026年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截至目前,共有32个文化产业项目入库,总投资额27.18亿元。
本报太原5月15日讯(记者 李若男)记者从太原海关获悉,近日,经太原海关所属运城海关检验检疫合格的310千克新鲜茼蒿从运城盐湖国际机场起运,经上海中转空运发往马来西亚,标志着我省茼蒿首次走出国门。 此次出口的涑川茼蒿是闻喜县特色蔬菜的代表。
“张鑫,关于你昨天严格按标准对设备进行动态巡查,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的事,队里决定奖励你200分工分。”日前,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综采一队的班前会上,三机维修工张鑫“突然”就被表扬了。
本报讯 为加快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5月13日,市科技局通过征集遴选了一批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凝练形成了我市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25个,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揭榜攻关。 此次张榜项目共25个,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均为我市相关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类项目。
本报讯(记者任志霞)近日,商务部公布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38个城市获批试点,太原榜上有名,也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 去年12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从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等五方面,系统部署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的主要任务。
本报讯(记者杜鹃)5月14日,记者从太重集团获悉,该集团自主研发的TZFB30M甲醇叉车正式亮相,成为太重叉车家族的新成员。这款叉车巧妙融合环保与高效性能,堪称物流运输领域的“绿色动力王”。
本报长治5月13日讯(记者 冯毅松)日前,记者从长治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长治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7.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8.0亿元,增长3.6%。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打造光机电产业园,图为产业园二期外景。本报通讯员摄 1分钟,200只精微光学镜头诞生;1天,10万件手机机构件下线;1个月,90亿颗LED灯珠产出;1年,光机电产业产值平均增长37%,去年总产值突破700亿元……眼前,令人惊叹的一幕幕正在这个曾经的“煤铁之乡”发生。
华翔集团加速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图为车间一角。本报记者郭玉琴摄 核心阅读 我省首批10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产业链。
山西蓝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阳泉高新区,成立于2022年。公司专注于大气污染、工业粉尘治理,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科技推广、产品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本报讯 5月的长治市潞州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两侧鲜花烂漫,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潞州段的全线贯通,这条蜿蜒于山水间的“生态丝带”,成了撬动区域文旅产业升级的“黄金走廊”,串联起众多旅游景点与特色村落,构建起“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让游客尽情领略潞州风光,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①②③④⑤ 202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夯实经济增长基础。随着“重大项目建设年”全面启动,全市上下正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构建“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周期推进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本报太原5月13日讯(实习记者 姚雅馨)5月12日,太原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91.98亿元,增长3.5%,比去年加快2.3个百分点,为连续5个季度最高。 一季度,太原市工业持续发展。
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储能电池组装产品点。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
本报讯(记者张谦)5月7日,晋中市首届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正式开班,标志着该市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来自全市科技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的5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为期4天的系统培训。
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外景。张哲远摄 机械臂精准装配智能设备,无人车穿梭园区道路,工程师云端远程调试千米井下矿山设备……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山西省首个由央企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数字经济园区,自规划之初,便承载着“数智新城”建设的战略使命。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甲醇重卡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杨洋摄 核心阅读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扛牢重大使命任务。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从太原坐动车返回朔州仅用一个多小时,家乡发展越来越好。”5月10日,在高铁朔州东站出站口,市民孙常春说。
本报讯 近日,由潞安化机公司承制的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核心装置——合成气制备关键设备生物质气化炉,也是该项目最大的单体设备成功完成吊装。标志着潞安化机在谱系化发展全炉型气化技术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5月10日,在山阴县1000千伏鄂岳1、2线停电迁改工程现场,国网山西送变电公司员工正在进行流动式起重机吊装组塔作业。此项工程完工后,将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能源可靠输送提供坚实保障。
日前,记者从晋城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2月以来,晋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市财政局、市文旅局,积极构建“谋、筛、保”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完成全市2026年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截至目前,共有32个文化产业项目入库,总投资额27.18亿元。
来自忻州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市GDP达到了301.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达到110.8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达到176.8亿元,同比增长6.4%。
5月12日,中国宝武太钢召开“手撕钢”产品品牌、首发产品发布暨不锈精密带钢产品推介会,发布超导材料和掩膜版两类精密箔材产品。此次首发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为我国精密带钢行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材料保障和技术支持。
5月10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品牌》杂志社等承办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发布。位于我市的3家企业入围,这3家上榜企业的品牌价值总计267.88亿元。
开局争先,不负春光!5月12日,太原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视形势之难、抓住落实之要、干出超常之为”,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起步、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91.98亿元,增长3.5%,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为连续5个季度最高。
本报讯(记者白雪峰)在2025“阳泉消费季”桃河市集活动启动仪式上,河中,伴随柔美的古典乐曲,五只竹筏相继而入,五位舞者翩翩起舞,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岸上,平定紫砂、平定传统布艺、阳泉剪纸、刺绣、白酒酿造、熏醋等,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
本报朔州5月10日讯(记者刘成根)近日,由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中电建怀仁市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总装机容量48兆瓦,划分为12个光伏方阵,安装7.6万余块单晶硅电池组件,占地3100余亩。
本报讯(记者李强)4月28日,在大同市云冈区塔山工业园区内,随着第一方高性能混凝土精准浇注在陶粒中试线主厂房基础承台上,山西大同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从“规划图”正式转入“施工图”。这是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处置和绿色建筑新型部品部件开发示范项目。
本报讯(记者晋帅妮)5月8日,在太行山腹地的和顺县喂马乡,和顺天池能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坚守岗位,有序开展格构梁支模、钢筋绑扎等边坡治理前期工序。
5月6日,夏县黄河金三角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正在施工。该产业园占地181.74亩,项目总投资7.99亿元,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
云州区黄花基地遍地生“金”。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包装黄花及相关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