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服务稻鱼蟹共养 助力打造北方鱼米之乡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3>>县域动态

时 间
2023
11/29
12:20
分 享
评 论

11月15日,安泽县“沁河鲜·稻鱼蟹”品牌正式发布。近年来,安泽县着力打造“稻鱼蟹”北方鱼米之乡品牌,当地气象部门也因地制宜,以高质量气象服务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百姓丰产增收。

一直以来,安泽县和川镇和川村集体经济以小麦、玉米种植及加工为主。2018年,和川村借鉴相邻的沁源县成功种植水稻的经验,凭借靠近山西第二大河沁河的自然优势及气候优势,开始引种水稻。

水稻种出来了,怎么才能更好提高产量?2019年,和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勇想到了县气象局,寻求气象技术的帮助。县气象局与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在和川村开启了水稻种植气象服务保障之路——制定《安泽水稻周年服务方案》,完善水稻生长期气象灾害指标;联合农业植保专家实地调研,完成水稻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以及水稻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2021年,安泽县政府决定在和川村“千亩滩”全力打造全省唯一的集“大田、大山、大水”为一体的稻鱼蟹绿色智慧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稻鱼蟹共养项目,鱼池处理后的水流进稻田,稻田吸收水中养分,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安泽县气象局瞄准需求,在该基地建成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对基地田间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自动观测,为水稻种植提供从播种、出苗、开花到收割、晾晒的全程“保姆式”服务,为共养项目气象灾害监测和水稻气候品质评估服务提供数据。

“现在,智慧农业园区的温度、湿度、雨量以及天气预报在手机上都能随时查看,我们可以适时调节渔业大棚温度,方便得很!”和川村水稻种植户尚先章逢人便夸。县气象局定期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田间管理指导意见,为种植户现场答疑“开方”;充分发挥专家专班作用,建立完善与农户双向互动的机制、平台与渠道,让气象服务更“暖心”。

“今年通过县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每亩地产量可达1100斤,收入在5000元到6000元。”李勇说。今年10月,安泽县秋粮丰收在望,10月17日前后发生一次寒潮过程。县气象局提前“叫应”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会商并联合发文,提出霜冻前及时收获的农事建议,并通过微信、短信、大喇叭等多渠道发布,及时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种植户抓住有利天气开展水稻收割,避免了寒潮天气的不利影响。

“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60万元,较前一年增加了200万元。”谈及稻鱼蟹带动农民增收的成绩,李勇脸上充满自豪,“气象局的服务功不可没,是我们当之无愧的‘管家’。”(武雅丽 邢刚)

(责编: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