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机构助力下,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某现场对接会上,电商平台代表与山西参展企业代表进行深度交流(资料图片)。 面对当前外贸新形势,为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5月20日至21日,省商务厅组织采购团赴怀仁市和应县,围绕我省陶瓷出口产品转内销开展实地调研和采购对接活动,山西美特好、中石化山西易捷分公司、京东、深圳怡亚通供应链公司、阳采集团、佳佳乐超市、三晋国际经贸数字产业服务山西公司等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供应链领域企业参加。
±800千伏雁淮线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杜衡摄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内,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了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精准有效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一季度全省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4月25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611.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山西正以“绿电”为笔,在能源版图上绘就新画卷。王晨旭摄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提出,将重点打造以“绿电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为特色的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落户。
孝义市鹏飞城市加氢综合能源岛一景(资料图片)。 吕梁氢能产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多的30座智能化煤矿,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硝基复合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食用菌生产规模、小杂粮种植面积全省第一,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二…… 近年来,吕梁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两大课题,加快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即着力打造铝镁、特钢、装备制造、氢能、非常规天然气、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白酒、医药等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红枣(枣芽茶)、核桃、沙棘等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康养、“吕梁山护工”等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
在华阳集团华钠芯能电芯制造中心,工人正在进行电芯化成作业。牛青麓摄 “我们在夯实传统煤炭产业的基础上,逐渐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华阳集团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明全的发言掷地有声。
汾阳新晋商酒庄全景。本报记者李全明摄 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既要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也要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位于晋中开发区的山西汾西华益实业有限公司矿用机械产品展厅。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2024年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
黄河与汾河交汇处。魏永平摄 2024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冬日暖阳下,美景无处不在。在汾河公园里,市民们三五成群,沐浴着阳光,散步聊天;而在公园东西两侧的自行车专用道上,骑行队伍沿着汾河一边骑行,一边欣赏着美景…… 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放眼满是“生态绿”。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省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均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转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太原东湖醋园推出的特色“非遗”醋文化研学游备受市场青睐(资料图片)。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宋刚表示,近年来,省住建厅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提高。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水利厅持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创新局面。 治水兴水格局加速形成。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省文旅厅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近年来,省文旅厅突出规划引领,出台了系列规划,相继完成了多个黄河文化研究课题。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统筹推进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及县域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生态环境厅将锚定“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目标要求,聚焦黄河流域主战场,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新民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财政厅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立足财政职能,三方面发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建设筑牢流域保护屏障,形成了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切实符合我省实际的6项机制、24项具体支持举措。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自然资源厅立足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能定位,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面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各项重大任务。 稳步推进山水工程,构筑绿色屏障。
本栏责编:褚嘉琳
在金融机构助力下,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某现场对接会上,电商平台代表与山西参展企业代表进行深度交流(资料图片)。 面对当前外贸新形势,为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5月20日至21日,省商务厅组织采购团赴怀仁市和应县,围绕我省陶瓷出口产品转内销开展实地调研和采购对接活动,山西美特好、中石化山西易捷分公司、京东、深圳怡亚通供应链公司、阳采集团、佳佳乐超市、三晋国际经贸数字产业服务山西公司等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供应链领域企业参加。
±800千伏雁淮线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杜衡摄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内,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了重要突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精准有效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一季度全省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4月25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611.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山西正以“绿电”为笔,在能源版图上绘就新画卷。王晨旭摄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提出,将重点打造以“绿电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为特色的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落户。
孝义市鹏飞城市加氢综合能源岛一景(资料图片)。 吕梁氢能产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多的30座智能化煤矿,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硝基复合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食用菌生产规模、小杂粮种植面积全省第一,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二…… 近年来,吕梁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两大课题,加快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即着力打造铝镁、特钢、装备制造、氢能、非常规天然气、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白酒、医药等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红枣(枣芽茶)、核桃、沙棘等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康养、“吕梁山护工”等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
在华阳集团华钠芯能电芯制造中心,工人正在进行电芯化成作业。牛青麓摄 “我们在夯实传统煤炭产业的基础上,逐渐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华阳集团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明全的发言掷地有声。
汾阳新晋商酒庄全景。本报记者李全明摄 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既要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也要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位于晋中开发区的山西汾西华益实业有限公司矿用机械产品展厅。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2024年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
黄河与汾河交汇处。魏永平摄 2024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冬日暖阳下,美景无处不在。在汾河公园里,市民们三五成群,沐浴着阳光,散步聊天;而在公园东西两侧的自行车专用道上,骑行队伍沿着汾河一边骑行,一边欣赏着美景…… 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放眼满是“生态绿”。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省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均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转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太原东湖醋园推出的特色“非遗”醋文化研学游备受市场青睐(资料图片)。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宋刚表示,近年来,省住建厅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提高。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水利厅持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创新局面。 治水兴水格局加速形成。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省文旅厅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近年来,省文旅厅突出规划引领,出台了系列规划,相继完成了多个黄河文化研究课题。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统筹推进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及县域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生态环境厅将锚定“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目标要求,聚焦黄河流域主战场,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新民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财政厅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立足财政职能,三方面发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建设筑牢流域保护屏障,形成了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切实符合我省实际的6项机制、24项具体支持举措。
本报太原12月6日讯(记者张剑雯)12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自然资源厅立足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能定位,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面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各项重大任务。 稳步推进山水工程,构筑绿色屏障。
12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文旅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调研山西,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秋景如画。张辉摄 近年来,我省各地文旅部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原则,倾力塑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在配套服务、业态重塑、产品升级上,精准施策,因势利导,增强旅游消费“文化味”和“烟火气”,形成了全区域、全要素、全时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隰县移动工作人员在小西天景区测试网络信号。本报记者王龙飞摄 国庆假期,无论是在隰县小西天的千佛庵内,还是在洪洞广胜寺的琉璃塔下,游客们悠然漫步于古迹之间,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上,无不被那沉淀的历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深深震撼。
在黎城县晋道房车露营地,各类露营设施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日前,在以“发挥金融助力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现场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伟强调,要深刻认识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金融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5月24日上午9时,一辆来自太原市区的红色旅游大巴停在阳曲县店子底村村口,从车上陆续走下来约50人。“酸枣粉,新鲜开胃的酸枣粉……”支前市场上,酸枣粉摊摊主在叫卖声中热情介绍,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 “尝尝我的酸枣粉,一定让您满意!
针对这一问题,晋中国家农高区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发了“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抗旱保苗技术模式”,解决了轻度春旱下玉米缺苗断垄和中度春旱下玉米无法正常播种出苗的难题,促进了玉米根系下移,增强了后期抗倒伏能力,起到了稳产增产作用。
吕梁市狮子洼数字乡村示范村外景。实施意见指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把农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蒲县税务局税务干部走进辖区内农资企业,了解企业农资准备情况,并宣传讲解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本栏责编: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