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25日电(高雨晴)8月24日,在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博发展论坛上,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官网正式上线,“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径同时发布。 本次论坛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办,围绕“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主题,聚焦数字化时代背...
8月24日至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青岛举办了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25日上午,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在峰会“积微成著向未来——2023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布会”上对“一古一今”题材系列微短剧进行了推介。
发言摘要构建文物信息平台赋能保护利用创新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任乔云飞2022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核心是“挖掘价值”,最终目标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的价值“活起来”,要利用数据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表彰2022年度文明网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地方文明网站、融合传播优秀案例的决定》。
景区每天开放时间延长至23:00,夜游活动除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张壁点灯、开城门演艺、诗词灯、方言景观灯展示外,还特别引进非遗项目、特色小吃,通过文化表演、主题院落打造、光影效果渲染、烧烤啤酒节等多种表现形式,营造多彩的夜游文化氛围。
8月18日,我省首个全国生态日媒体走进最美林区启动仪式暨最美林草人颁奖典礼在太原举行。省内媒体50余名记者将走进最美林区、最美草原、最美湿地、最美保护地,用镜头呈现表里山河的醇厚底色,以文字讲述山西林草前行的足迹,诠释绿化山西的初心情怀,共同见证山西全面唱响“林草兴则生态兴”的时代主旋律。
山西日报记者李炼报道 8月24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今年以来,山西已为10812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省残联牵头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2023年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2023年,省残联牵头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秋日渐凉,但博物馆里热情不减。9月,山西博物院将迎来四大新展,分别聚焦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古今伉俪书画展,以及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
明确新时代红色讲解员的责任与担当,以更高水平投身到红色革命文物和故事的宣讲中,讲好红色故事、山西故事,在山西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秋日渐凉,但博物馆里热情不减。9月,山西博物院将迎来四大新展,分别聚焦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古今伉俪书画展,以及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
本报讯 山西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8月20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开班,来自全省22家古籍收藏机构的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晋城市图书馆协办。
8月21日, “2023年7月5 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我省5家景区榜上有名,分别为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陕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临汾云丘山景区。
8月16日,台湾先啬宫青少年民乐团在高平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接下来,乐团成员还将深入我省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参访交流,从悠久深厚的山西历史传统文化中寻迹共同的华夏文明基因。
8月21日, “2023年7月5 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山西省5家景区榜上有名,分别为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陕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临汾云丘山景区,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位列榜单前十。按地域划分,云冈石窟、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位...
山西日报记者孙蕊报道 耍孩儿及北路梆子戏歌《千古一塔》、凤台小戏《县长遛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的晋南眉户选段……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8月26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本届展演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旅厅主办,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山西...
山西日报记者张谦报道 8月26日,记者从平遥县了解到,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日前发布的《关于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拟入选项目名单的公示》上,全国40个旅游演艺项目进入该名单,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列,成为山西唯一入选项目。 《又见平遥》是我国首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血...
本报讯 省级工会爱心驿站每年可获运营经费3000元、已挂牌省级工会爱心驿站有问题不整改可撤销牌匾……日前,新修订的《山西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办法》增加多项新举措,促进服务站点功能拓展,提升服务站点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通过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不断提高古籍保护意识,积极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太原市图书馆、大同市图书馆和曲沃县图书馆均已建成新的古籍书库。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晋城市图书馆协办的山西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开班。以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省图书馆将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再接再厉,和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一起,把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国家级非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现有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4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院首次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10册),编辑出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年度蓝皮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年...
中新网太原8月25日电(高雨晴)8月24日,在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博发展论坛上,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官网正式上线,“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径同时发布。 本次论坛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办,围绕“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主题,聚焦数字化时代背...
8月24日至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青岛举办了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25日上午,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在峰会“积微成著向未来——2023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布会”上对“一古一今”题材系列微短剧进行了推介。
发言摘要构建文物信息平台赋能保护利用创新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主任乔云飞2022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核心是“挖掘价值”,最终目标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的价值“活起来”,要利用数据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表彰2022年度文明网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地方文明网站、融合传播优秀案例的决定》。
景区每天开放时间延长至23:00,夜游活动除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张壁点灯、开城门演艺、诗词灯、方言景观灯展示外,还特别引进非遗项目、特色小吃,通过文化表演、主题院落打造、光影效果渲染、烧烤啤酒节等多种表现形式,营造多彩的夜游文化氛围。
8月18日,我省首个全国生态日媒体走进最美林区启动仪式暨最美林草人颁奖典礼在太原举行。省内媒体50余名记者将走进最美林区、最美草原、最美湿地、最美保护地,用镜头呈现表里山河的醇厚底色,以文字讲述山西林草前行的足迹,诠释绿化山西的初心情怀,共同见证山西全面唱响“林草兴则生态兴”的时代主旋律。
山西日报记者李炼报道 8月24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今年以来,山西已为10812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省残联牵头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2023年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2023年,省残联牵头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秋日渐凉,但博物馆里热情不减。9月,山西博物院将迎来四大新展,分别聚焦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古今伉俪书画展,以及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
明确新时代红色讲解员的责任与担当,以更高水平投身到红色革命文物和故事的宣讲中,讲好红色故事、山西故事,在山西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秋日渐凉,但博物馆里热情不减。9月,山西博物院将迎来四大新展,分别聚焦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古今伉俪书画展,以及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
本报讯 山西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8月20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开班,来自全省22家古籍收藏机构的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晋城市图书馆协办。
8月21日, “2023年7月5 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我省5家景区榜上有名,分别为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陕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临汾云丘山景区。
8月16日,台湾先啬宫青少年民乐团在高平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接下来,乐团成员还将深入我省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参访交流,从悠久深厚的山西历史传统文化中寻迹共同的华夏文明基因。
8月21日, “2023年7月5 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山西省5家景区榜上有名,分别为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陕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临汾云丘山景区,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位列榜单前十。按地域划分,云冈石窟、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位...
山西日报记者孙蕊报道 耍孩儿及北路梆子戏歌《千古一塔》、凤台小戏《县长遛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的晋南眉户选段……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8月26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本届展演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旅厅主办,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山西...
山西日报记者张谦报道 8月26日,记者从平遥县了解到,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日前发布的《关于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拟入选项目名单的公示》上,全国40个旅游演艺项目进入该名单,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列,成为山西唯一入选项目。 《又见平遥》是我国首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血...
本报讯 省级工会爱心驿站每年可获运营经费3000元、已挂牌省级工会爱心驿站有问题不整改可撤销牌匾……日前,新修订的《山西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办法》增加多项新举措,促进服务站点功能拓展,提升服务站点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通过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不断提高古籍保护意识,积极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太原市图书馆、大同市图书馆和曲沃县图书馆均已建成新的古籍书库。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晋城市图书馆协办的山西省第一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开班。以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省图书馆将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再接再厉,和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一起,把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国家级非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现有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4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院首次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10册),编辑出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年度蓝皮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年...
山西晚报讯(记者南丽江)8月28日,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云讲堂”联合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推出直播讲座:黑水白山史前社会的“物”与“礼”——从饶河小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谈起。环玦类玉器、镞锛类石器和素面陶器构成了小南山文化的基本面貌,上封堆石、下凿基岩、燎尸毁器的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展现了距今900...
当你看到有人生命垂危 是否有勇气伸出援手 挽救生命? 他们的选择是—— 毫不犹豫,立即救人! 春节期间 太原华润万象城发生惊险一幕 一名身穿白色外套的女性顾客 在商场四楼扶梯口 突发急症晕倒 危急时刻 三名路过的陌生路人立即伸出援手 对该女...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张馨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口述档案建设,对于有效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9年支持项目验收结果,山西省非遗中心实施的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并获...
2月5日元宵佳节之夜,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盛世梨园——2023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在山西大剧院拉开帷幕,受到省城人民广泛赞誉。演唱会实行30元的惠民票价,观众可以通过山西大剧院、山西演艺票务等平台购票。
2月5日,灵石县民俗社火展演活动在静升古镇街头进行。活动现场设置廉文化灯谜200余条,谜底涵盖党史学习教育、党纪法规、廉政文化、风俗地理、百科知识等方面,大家在猜灯谜中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弘扬崇德尚廉的正能量,在寓教于乐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本报讯日前,由华语诗歌春晚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诗潮》杂志社、《绿风》杂志社、《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中文学刊》联合主办。他还曾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等奖项。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1月31日,记者从省总工会获悉,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省总工会持续深入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共筹集慰问款物总价值7027.5242万元;走访慰问企业1183家,慰问对象总计211387人次,发放款物总计5822.6389万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及...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张馨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新一批41家甲级旅游民宿和30家乙级旅游民宿。我省静乐县程子坪·双泉小院和安泽飞岭·蒹葭乡居两家民宿进入甲级民宿,黎城壶山旅游度假区太行人家成为乙级民宿。
山西日报记者程国媛报道 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公布了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领域十大新闻,对去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 这十大生态环境领域新闻是:1.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全省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改善取得新突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和省直系统清廉国企建设工作,近日,省直工委组织省直各机关党委、各相关企业及各市直工委观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尤其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就是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