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筑梦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 巡礼三晋·晋城】在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转型发展加速度

20210531_91ad734bea74e27fb500e97625538740.jpg

人间仙境——“睡眠小镇”陵川松庙。

20210531_fa406a121592c159be3da362be9e677e.jpg

晋城东站

20210531_4f7ed48c84ccc57cbd505e3b29708d1e.jpg

郑太高铁顺利通车将晋城人民带入了“高铁时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图为晋城东站及其连接市区的丹河快线。

20210531_f31686b51e264820994b09f5af4419d4.jpg

5月13日,晋城市在浙江杭州市举行长三角(杭州)系列推介活动招商引资,现场签约30个项目。

20210531_fc5a7078784f963860a350590051eb73.jpg


  初夏时节,西子湖畔,繁花似锦,欣欣向荣。5月12日至14日,晋城市长三角(杭州)系列推介活动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在重点产业项目主旨推介大会上,晋城市公布了土地、厂房租建、资金等11个方面20条优惠政策,现场签约30个项目。
  几天之后,5月18日,2021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招商推介活动。现场19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约423.03亿元。5月19日下午,第六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恳谈交流会在高平举行,晋城市各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集中签约项目24个,投资金额近200亿元。
  进入“十四五”,晋城把“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矫健身姿展现在人们眼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深入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晋城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紧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数字经济建设的“示范区”、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区”、全国康养旅游的“目的地”六大战略定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更高水平推进“五个三”战略,即主攻“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三大目标,巩固“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化解风险”三大成果,补齐“交通、民生、开发区”三大短板,干好“老城改造、新城建设、乡村振兴”三件大事,守住“安全生产、社会稳控、反腐倡廉”三条底线,全力构建“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城市两翼发展”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大幅提升,GDP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2035年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全省前列、进入中原城市群第一方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晋城市安排的一揽子计划中,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一座丹河新城、建设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样板三件大事作为重中之重,被市委市政府深度关注,攻坚突破。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煤炭和煤化工、钢铁铸造建材、先进制造(重点是光机电)、煤层气、全域旅游和康养业,这是事关晋城市未来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希望所在。晋城市高招频出大举招商引资引智上项目,集中精力持续在五大产业上发力,就是要在2035年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规模,全面完成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任务。目前,煤炭和煤化工已经形成千亿级规模,另外四大产业正在有条不紊地迅猛推进。
  建设丹河新城是晋城市解决“一市一区”问题和拉大城市框架、调整生产关系、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要。2019年8月,晋城市开始在市区东部丹河流域新建丹河新城,重点发展教育、康养、会展、飞机维修和物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年,丹河新城共谋划公共设施项目98个,总投资约296.3亿元;去年开工项目40个,完工项目18个;今年安排建设项目80个,总投资265亿元。时至今天,昔日的田野上一条条街道笔直宽阔,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晋城一中(丹河校区)、泽州一中新校区、五谷山公园、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路成、水成、树成、形象初成”令人欣喜,催人奋进。尽管丹河新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但因承载未来而受万众瞩目,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雄伟壮丽的自然山水、大气恢宏的古堡群落、独具特色的古朴乡村、凉爽宜人的舒适气候,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晋城市决定把康养产业作为转型发展新赛道,围绕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部署,以大景区牵引“太行人家”建设,打造“双百”康养特色村和特色院落,形成“两环两带八片区”的空间布局,把康养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首批28个村庄、30个院落在今年“五一”已开门迎客。
  作为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晋城两次举办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5月19日,晋城市政府与联合国老龄所签署了《世界康养示范城市认证及老龄战略合作协议》。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意味着晋城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康养产业,未来可期!
  “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转型出雏型,建设新晋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晋城人誓言铮铮、豪情满怀。

1 “百村百院”孕育“康养游”

  初夏时节,山花烂漫、凉风习习。在王莽岭山脉环抱的一个村庄里,依山而建、清一色黄墙黛瓦的民居和小木屋与蜿蜒的小路连在一起,显得恬静安逸。这里是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凭借良好生态和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机遇,这里以29户“空心房”改造为突破,打造成了融中医养、体育养、旅居养于一体的知名康养小镇。这样休闲宜养的乡村景致不仅是在松庙村,今年“五一”期间,晋城市首批建成的28个康养特色村和30个康养院落正式开门迎客,各具特色的康养游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的休闲度假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古建、生态、文化等优势,晋城市着力打造以养心、养身、养性、养神、养老、养成为主题的“太行人家”品牌全系列康养产业。特别是2020首届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康养山西、夏养山西”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康养产业为核心特征,以美丽乡村为空间载体,筛选全市康养资源最丰富、最优质、最有特色的村落,创新实施“百村百院”工程,打造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康养村落,构建起了包括森林康养、山水度假、文化休闲、运动休闲、乡村田园、康体疗养、健康药膳、养老服务等全类型康养产品体系。

2 绿色智能引领高质量转型

  占地2800亩、总投资136亿元的山西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我省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整个项目包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晋钢高温合金联合实验室、100兆瓦超临界煤气发电设施、自动化装卸铁路专用线、年产10万吨大型铸钢件生产线等19个子项目。目前,产业园已建成投产11个项目,有8个项目正在做投产前准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真正实现晋钢向绿色环保、多元高端、循环高效、智能智造的“四个转型”,到“十四五”末,将在晋城率先打造形成千亿级铸造产业集群。
  “我们园区项目全部执行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凸显绿色化发展,内控标准比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限值再降低50%,真正实现了超超低排放。”晋钢集团副总裁郑品院介绍。园区即将投产的0.2~2.5毫米冷轧薄板、冷轧退火板等,将有力填补我省冷轧产品空白。与此同时,晋钢集团围绕“气化山西”战略,携手中冶京诚、北科大组建晋钢低碳氢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分阶段实现氢冶金应用的产业化,打造全国低碳氢冶金示范基地,将为我国氢冶金应用提供晋钢方案,为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贡献晋钢力量。

3 丹河新城惊艳崛起

  5月的丹河新城,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晋城高铁东站广场车辆川流不息,五谷山公园树木葱郁鲜花绽放,北石店河公园孩童嬉戏游人如织,住宅小区高楼林立机械轰鸣,教育园区塔吊林立渐成规模,凤栖湖景观提升工程施工正酣……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乘着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一座现代之城正步履铿锵惊艳崛起。
  2019年,晋城市委市政府将丹河新城建设作为“三件大事”之一,划入“城市两翼发展”格局进行高位布局。一年多来,从一张白纸到蓝图绘就,从野外荒郊到“形象初成”,新城建设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丹河新城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四成”目标如期实现,标志着新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招商引资项目20多个,产城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征收安置创造“丹河速度”,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一个个矗立的塔吊,犹如一支支彩笔,勾勒着新城的城市骨架,描绘着新城的美丽未来。
  丹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英杰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丹河新城的意见》,2025年,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区基本建成;2030年,丹河新城金村新区和空港新区基本建成;2035年,丹河新城全部建成,成为“国内领先、山水交融、低碳智慧、绿色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4 创新催生“光机电”新动能

  在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匠园区,坐落着一处高楼林立的科技创新之城,目前已集聚了40个高科技光机电项目,并形成了全生态链条,成为晋城构建世界一流光机电产业集群、打造“世界光谷”的重要引擎。这里,就是去年入选我省首批智创城的山西智创城NO.6。
  “晋城智造谷”项目是园区熠熠发光的主角。“高精密装备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牙齿’,高铁钢轨铣刀就是代表性产品,高铁轨道的检测、维修全部都会用到它;而超高速机器视觉系统就像是智能‘眼睛’,无人驾驶等智能化技术都离不开它。”项目负责人薛桂全介绍说,“这些,之前都被称作中国制造中的‘卡脖子’工程,而现在我们不仅能做到,而且正赶超世界一流水准。”
  一大批光机电“产业之星”在这座科技创新之城冉冉升起,依托的是这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扶持基金,提供“保姆式”服务,在全方位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同时,园区挂牌成立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形成7位院士领衔,30位博士加盟的高端人才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在智创城的创新引领下,目前的晋城光机电产业集群集聚态势已经成型,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园区光机电企业将再增加60家,形成100个光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类产业项目集群,产值突破220亿元大关。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李志军 王天晓 郑璐
  本版图片:王林
  本版责编:康少琼
版式/制图: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