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又敬业 太行山深处有一朵铿锵玫瑰
她叫农艳奎,是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二班班长
4月的太行山,风开始轻了,暖了,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灿烂盛开,给苍劲的山脊覆上了一层华彩。对于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专业的农艳奎来说,这样的美景吸引了她12年,而今却无暇过多地留恋。2020年1月,农艳奎被提拔为二次运检二班的班长,她也是晋城供电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二次运检女班长。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让公司破历史纪录提拔?
从广西边陲小镇辗转到八百里秦川,再到扎根三晋大地,农艳奎孤身千里求学,埋头一线奋斗。她是“为什么姑娘”,是公认的“学霸”,是在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继电保护专业中独有的“铿锵玫瑰”。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她的工作环境,对她和同事们进行了采访。
当高材生遭遇苦力活
200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农艳奎在晋城开始了她的继电保护职业生涯。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电网二次设备,她只能干些打印标签、拖拽电缆的杂活儿。“名牌大学毕业,却跑来敷设电缆。”在老师傅们眼里,她天天跟着大家没日没夜地守在现场,既没有女孩子的娇气,也没有大学生的傲气,重复地做着一件件小事甚至是琐事。在农艳奎看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那就得努力适应环境,把手头的活儿做好。”
适应环境说起来简单,其实不易。首先要攻克的大难题,就是晋城口音和广西“南普话”之间的差异了。每当老班长操着地道的晋城话布置工作的时候,农艳奎往往“充耳不闻”,但听到一些方言词汇的时候,她又抬头回应,以为是在叫自己。而她的南方口音也常让大家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2009年,110千伏润城变电站改造,农艳奎主动要求驻站。荒野中的变电站远离闹市,她在这里和师傅们同吃同住,下电缆沟、剥电缆、熟练接线,丝毫不把自己和男同志区别对待。2014年12月,在晋城220千伏东沟变电站主变大修更换现场,严冬的寒风十分凛冽,同事陈潇说,当时鞋都和地面冻一块儿了,都感觉不到腿的存在了!可转头一看,有个人瑟缩在小小的端子箱前,对着密密麻麻的几十根二次线缆分区、接线。仔细一看,裹在厚厚的工装大衣里的正是农艳奎,她已经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
当新手妈妈投身竞赛备考
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让农艳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事陈潇敬佩地说,“农工记忆力超好,动手能力还厉害,关键是她的逻辑思维特别强大,保护屏接线,必须逻辑清晰,把所有的线捋清楚,才能快速完成,这就是水平。”而在农艳奎看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技术上的“会”只是初入门槛,理论上的“懂”才能真正将工作融会贯通。最爱问“为什么”的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专业知识和技术。
2014年,继电保护专业迎来了山西省电力公司首次技能竞赛比武,时任晋城二次运检专业负责人的马安第一个就想到了她。虽然才刚刚生下儿子半年,还在产假调养期间,但家人的支持给了农艳奎坚强的后盾。因为同在继电保护专业工作,她的爱人梁威威知道自己的妻子专业能力非常突出,为了让她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夫妻俩决定一起投入、一起备考,婆婆也主动揽下了照顾孩子的重任。
在最初的学习中,理论研究颇有心得的农艳奎,面对实操却显得手足无措。而实操恰恰是梁威威的“强项”。于是俩人每天早上七点钟赶到“城南培训基地”,抽出上班前的一个小时进行实操训练。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后,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不服输的劲头,农艳奎最终冲出层层选拔进入到紧张的比武中。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农艳奎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个人第五、团体第二的好成绩。而农艳奎的爱人梁威威也没有停下进步的脚步。之后的6年时间里,每遇大型技术比武,夫妻俩都一块儿封闭培训。
在陪伴妻子成长的过程中,梁威威也成长为了一名继电保护专家,他们在各种备赛的日子里互相促进,互相成长,成了晋城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和“夫妻组合”。
2019年,农艳奎在竞赛中取得山西省个人和团体“双第一”,创造了晋城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竞赛新纪录。2020年,省总工会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比武颁奖会上,农艳奎获得第一名,梁威威获得第四名,夫妻携手登上领奖台,成为一段佳话。
当技术达人成为榜样标杆
从参加地市级公司调考到取得省公司、国网公司优秀成绩,农艳奎在学习的路上不停探索,收获了累累硕果。她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与改造,在断路器自动校验等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8项创新项目获得了省公司及以上表彰,2项成果顺利申报了国家专利,成为公司年轻人的榜样与标杆。
2020年1月,农艳奎被破格提拔为二次运检二班的班长,她也是晋城供电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二次运检女班长。目前,农艳奎承担起了整个二次运检中心的培训任务。她希望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以及竞赛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大家都可以在公司的平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山西晚报记者 贾蔚然 通讯员 张一龙 陈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