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记者连线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平凡的岗位 他们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4月27日,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揭晓,我省72个个人和集体获表彰。山西晚报记者连线采访其中两位获奖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勇担使命 疫情中她积极投身一线
王婷,中共党员,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时,王婷写下请战书,向医院党委申请去支援一线。2月2日,王婷随山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国家援鄂重症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定点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王婷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汇聚了多支国家医疗队,同时也代表了国家新冠肺炎救治的最高水平,这里的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任务极其艰巨。
王婷被任命为临时党小组组长和医疗队青年突击队副队长。随后,王婷第一时间召集党员召开党小组会,告诉大家,“同志们,我们即将进入本次疫情中最危险的地方,作为共产党员,现在到了检验我们初心和使命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员一定要冲锋在前,带头进病区,以便打消其他同志的顾虑。”王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带领下,临时党小组5名党员始终团结一致,冲在一线。
在武汉的56天中,她和战友们累计参与救治重症患者114名,其中包括危重症病患22名,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实现了山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病患零死亡、队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
从武汉归来后,她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积极响应学院党组织的号召,作为“第一村医”,深入农村、走进农家,将医疗服务带给老百姓,带进农家院。一次义诊中,王婷得知村里有位老人因病长期卧床,已经失去了自主治疗的信心。她跑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制定了治疗方案,还自掏腰包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最终,在王婷的关怀和帮助下,原本已经失去信心的老人又重新振作起来,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王婷说,对她而言,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身为医者需要承受的责任。
专注做好一件事 他研发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李国平,中共党员,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国平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的双相、耐热、高氮等一系列资源节约型高性能不锈钢,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石化、造船、核电、海水淡化等多行业需求。双相不锈钢实现多品种、高质量、短流程生产,被评为“冶金市场开拓奖”。
“这个奖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激励,往后唯有继续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份荣誉!”在电话的另一端,山西晚报记者能够感受到,接受国家级荣誉表彰的李国平,此时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而对于这份荣誉及自己所做出的成绩,李国平却认真地说道:“作为一名基层的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事就是与双相不锈钢结缘,而且坚持了20多年。”
时间倒回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提出了史上最严苛的硫排放指标,许多大型船舶必须新增脱硫设备,而脱硫设备需要用一种超级双相不锈钢。让人意外的是,全国多家企业同时选择了太钢作为供货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正是因为李国平团队多年研发生产的双相不锈钢系列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从事不锈钢研发24年的李国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现场,这是他的成功秘诀。“我对我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每一个新的品种、每一个新的过程或者节点,我都必须亲自在现场。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优点很多,它的使用性能非常好,耐腐蚀性非常强,但是生产难度和技术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李国平介绍,超级双相不锈钢在热加工的时候最容易边缘开裂,如果发生开裂一卷钢就全部报废了。因此,在超级双相不锈钢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扎在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调整参数。“现场轧钢的时候,我最担心它边裂,我站在轧机旁边,它每一道齿过了以后,我的心都在跟着它波动。所以只有在现场的时候,信息才是连贯的,这样才有助于我对前前后后工艺的梳理。在大脑里建立起完整的链条,对产品开发是必须的,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约束。”
李国平常说,搞科研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难题易遇解题难。但有了这份自我约束,超级双相不锈钢卷板快速实现量产和工程化应用,最终替代进口。
近年来,由李国平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太钢双相不锈钢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内最大的浙江石化海水淡化项目,是国产先进材料支持高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由中国宝武太钢集团联合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中东天然气输送管线工程提供了近4万吨双相钢焊接钢管,彻底打破了欧洲人垄断多年的局面。
为了早日实现中国宝武不锈钢全球引领的战略目标,李国平和他的团队在不锈钢新品研发、制备工艺优化、新领域应用拓展等方面继续发力。李国平说,从事工作以来,他有幸做了不锈钢研发这一件事,但他心中的目标永远都是下一个。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