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的入党故事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新生

做预报员20多年 用专业和敬业完成工作

20210430_ddb2fc40a2333839d7d1f87094969818.jpg


  李新生,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党总支组织委员。在多年的工作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监测到位、应对高效”这16个字已经深深烙进了他的心里。因为工作踏实认真,他获得“山西省气象局预报业务竞赛技术标兵”“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4月20日,山西省气象台,会商室里摆放着整整两排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天气资料。眼睛在屏幕上仔细捕捉着云图、雷达和天气图等数据变化,随时记录数字、分析思考……这就是李新生和同事们每天的固定工作流程。
  遇到灾害性天气不回家连轴转工作
  作为首席预报员,李新生的工作更加繁多而艰巨,搜集和分析气象资料、编写预报服务材料,时刻关注全省各市的天气情况,随时解答来自各市气象部门的咨询。
  今年3月15日,全国遭遇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当天,正好是李新生值班。6时41分,上一个值班首席预报员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预警区域:大同、朔州、忻州等地的部分地区。早晨7点,李新生早早到岗,开始密切关注沙尘暴的动向。13时20分,李新生变更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预警区域调整为忻州、吕梁、太原、晋中平川、阳泉北部。
  整整一天,李新生一直守在电脑旁没有离开。直到第二天凌晨,李新生发现沙尘暴有减弱趋势。3月16日1时29分,解除沙尘暴黄色预警后,李新生才松了口气。在解除预警时,李新生同时预测,16日早晨至上午,山西中南部的部分地区仍有浮尘或扬沙天气,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
  3月17日,一场降雨及时降临,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得以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李新生一直呆在气象台会商室和值班室,没有回家。“我们是值班首席预报员24小时负责制。首席预报员轮班值班,每个班72小时。遇到灾害性天气,首席预报员不回家在单位连轴转,是常有的事。”李新生说。
  尤其到了汛期,异常忙碌的工作,让他经常饭也顾不上吃。有一年夏天,李新生在睡梦中听到外面淅淅沥沥下雨的声音,就立马跑到阳台查看,结果却是楼上的空调水滴到阳台上的声音。值早班的前一晚,他通常会设五六个闹钟,以保证不睡过头。
  2015年6月至9月,山西气象干旱。李新生经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认为8月初有一场暴雨,但是,这场暴雨不是大区域的,落区在阳泉、晋中、太原和忻州东一带。经过预报员仔细会商,大家同意李新生的观点,并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8月1日,暴雨如“约”而至,山西省气象局紧急启动了应急响应。这样的情况,每年汛期都会上演很多次。
  预报员更关注为什么出现偏差
  李新生1999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当年去和顺县气象局报到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上世纪60年代修的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办公室冬冷夏热。玻璃板下压着各种业务规定和发报规则,纸片已经有些发黄。局里只有一台电脑,看得多用得少。只有发报机,是用得最多的电子设备。
  观测场里的气象设备更是简陋,观测全靠人工。观测场需要24小时值守,每天8次定时观测。定时、定点的观测容不得一丝疏忽。观测员每天必须在正点前20分钟出现在观测场,进行人工读数并记录在观测本上,还要进行订正、输入、发报,工作量非常大。值班期间,脑子里时刻绷着一根弦,大家靠闹钟掌握时间,生怕一眯瞪就错过发报。时间久了,多梦变成了观测员的“职业病”。在梦里,冬日的大风和夏天的雷电常常是主角。
  2001年12月,李新生到晋中市气象台工作,2007年,李新生来到山西省气象台,2013年,李新生成为首席预报员。
  做预报员20多年,李新生说:“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每次天气过程之后,预报员更关注的是哪里出现了偏差,为什么报错,所以我们对自己预报的所有过程都不会百分之百满意。”当做出一次漂亮的预报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足以忘记一切艰苦。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