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县南茹村,在此驻扎36天
全国抗战号角吹响 运筹南茹三战三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简称“总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
在日军不断增兵大举进犯、华北战局危机的紧迫形势下,八路军等不及全部改编就绪,就先后出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当时,山西已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主战场,晋北忻州则成为抗日战场的前沿阵地。
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进驻忻州市五台县南茹村,在此驻扎了36天。其间,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人发布战斗号令,点燃了伟大的全民抗战烽火。
6月,山西晚报记者怀着崇敬心情走进南茹,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总部进驻当天发出3封有关平型关作战的电报
南茹村距五台县城12.5公里,穿过写有“南茹村”的红色牌楼,“鲜活活”的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村最南端“风神垴”山峦下,旧址广场上,一座形似3支步枪的纪念碑雄伟矗立。
旧址管护人张建清介绍:“纪念碑高19.37米,寓意1937年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继而进驻南茹村。3支步枪象征着八路军抗击日军的3支主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这3次战役。”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在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败退、华北战局岌岌可危的情势下,八路军总部不待部队改编就绪,即令3个师梯次出征。1937年8月下旬至9月间,八路军总部和3个师先后由陕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挺进晋北抗日前线。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县南茹村。
八路军总部因何选择南茹村?
张建清说:“按照原部署,八路军总部应到达灵丘附近,但由于敌情有变,党中央改变了战略部署,八路军总部改为进驻五台县南茹村。该村坐落在茹湖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宽阔,可观察各路之动静,是一个攻守自如的战略要地。”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大门是以前保存下来的原物,承载着年代的气息。门内分为上下两个院落,上院现在是场景复原展览区,下院为史实展陈区。
上院落有些特别,因为它是依山而建的,所以院平面高于院门,门洞两边的窑洞是库房。对面有几孔窑洞和一个空间很大的地窖,窑洞是用来储藏粮食和柴火的,地窖是储存菜的,这也是当时总部选择这个院子的一个原因——地窖就是现成的防空洞。
上院为四合院落,坐北向南。总部办公室设在该院的南房,东厢房是作战科和通讯机要科,正房是房东金凤瑞用房,西房是房东的库房。走进南房,由硅胶制作还原的场景栩栩如生;步入东厢房,“坚守秘密准确迅速”的大字醒目张贴在墙上,桌面上陈设的电话机、步话机、电台等实物让记者似乎听到了战地电台“嘀嘀嘀”响起。
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的当天,就发出3封有关平型关作战的电报。相关资料显示,有一封关于第115师部署和总部行动的电报,电文为:“毛主席并致刘徐:(一)灵丘之敌于昨晚返平型关附近,正在激战中。(二)我一一五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涞间及灵丘以北活动。(三)贺师正向宁武车运中。(四)总直大部今在侯马待车。(五)我们今晚到五台以北之南茹村宿营。朱彭任二十三日二十时”。
张建清说,现在搜集到八路军总部驻南茹村期间发出的电报达130余件,这些电报完成了多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进驻南茹村的第三天,八路军总部便颁发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比较系统而具体的《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全面部署了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要求各部队组织工作队,深入各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团体,成立民主政权,发展地方武装,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运筹南茹三战三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下院落是一座四合小院,都是瓦房,以东为主,分为一、二、三、四个展室。
张建清介绍说:“展室正在进行全面展陈提升,现在处于完善中。”
步入第二展室,“运筹南茹三战三捷”的专题陈列介绍令记者热血沸腾。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奉命利用平型关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队,首战告捷。为配合国民党军队在忻口的正面作战,总部指挥第120师和第129师一部,又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等重大胜利。
张建清说:“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指挥军队三战三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第三展室正对门设立了一处主题为《全民抗战》的浮雕。
进驻南茹村期间,八路军总部完成的工作具有哪些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综合旧址布展情况介绍和忻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南茹村实现了八路军抗日战争重大战略部署的变更任务。
1937年8月,确定八路军3个师的对日作战区域,在“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
9月16日,毛泽东向八路军领导人提出,在敌情变化的情况下,“我3个师已无集中晋东北一处之可能,更无此必要”。他提出,第120师应位于晋西北,第115师仍在晋东北,第129师位于太岳山脉。
9月21日,以朱德为书记的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在太原按新的战略部署,发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训令》,并将总部领导全军完成新旧战略部署变更任务的指挥位置选择在南茹村。9月23日,总部进驻南茹村后,发出一系列具体指示,组织和督导各部队用1个月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战略部署变更的基本任务,使八路军在山西境内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二)南茹村发布了八路军首战告捷的几个战斗号令。
1937年9月23日进驻南茹村的当天,发出3封有关平型关作战的电报。第115师接受作战命令后,很快完成了战斗部署。9月25日,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外,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也是作用巨大、意义非凡。
(三)1937年9月25日,南茹村颁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文件,全面部署了八路军开进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
(四)南茹村制定了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区域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山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一系列指示,八路军总部决定由聂荣臻留守五台地区,创建晋察冀三省边界抗日根据地,筹备成立晋察冀军区。
(五)南茹村恢复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的制度。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因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涉,被取消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按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只设“政训处”,致使政治工作受到显著削弱。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致电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建议恢复党代表和政治机关的原有制度。当年10月24日,八路军总部颁布命令,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在军队中领导的决定。28日,总部在离开南茹村的当天,公布了3个师的政治委员的委任令,恢复政治委员的决定开始付诸实施。
(六)八路军对日军工作开创于南茹村。
八路军总部于平型关战斗结束的当天就公布了《中国红军告日本士兵书》,10月25日又发布《对日军俘虏的政策》。这一号召和政策规定,对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打破了日军“宁死不降”的传闻。
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驻扎36天,于1937年10月28日惜别南茹、转战太行。
山西晚报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朱跃蓉
链接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位于忻阜旅游公路和长原线的交汇处,距五台县城12.5公里,距世界遗产地五台山67公里。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就坐落在村最南端的南坡街。这里四面高山环抱,中间地形平坦宽阔,阁子岭、汉岭、石沟三个垭口通道可通向四面八方,是一个进退自如的战略要地。
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在此驻扎36天期间,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和总部领导,遵照中共洛川会议制定的全民抗战路线,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性重大决策;开展和完成了多项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点燃了伟大的全民抗战烽火;绘制了我党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规划蓝图等。
2002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党史、军史界的专家学者,赋予南茹村为“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进行全民抗日战争第一村”的美誉。2004年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列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被列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