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西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在平定县的第一个基层组织

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文献名邦的“星星之火”

20210617_23e14f230f5b646fc2533c5689593c0b.jpg

20210617_0651a18983bd3e6f4220e9054169a968.jpg

20210617_8e4bd11c2a355d6f9b38fe1d3ca77ba1.jpg


  钟灵毓秀、人才荟萃的古州平定上城榆关门,现在是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这里曾经是汉代名将韩信攻打赵国时的屯兵之处,这里是“文献名邦”古平定州风行教化的冠山书院旧址,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平定特别支部。
  走进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向北,一处青砖灰瓦、飞檐廊柱的古建出现在眼前。这座建筑建于95年前,占地面积约321平方米。1925年,甄华、黄信诚、王鹏年3人经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王世隆、王鸿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1月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平定县的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平定特别支部。
  阳泉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甄华
  6月初,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旧址大门附近绿意盎然,两扇朱漆大门和门前的廊柱红得耀眼。
  1985年,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存有大门正房和东西厢房,以及石狮两尊、香椿树两棵。目前,旧址还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平定县地方志办公室党史部部长李爱国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平定历史上就有“文献名邦”的美誉,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旧址建筑可上溯到清乾隆年间,为当时平定州唯一官办书院——榆关书院所用。之后书院先后易名“嘉山书院”“冠山书院”,清光绪年间改为官立平定中学堂,是山西最早兴办新学的7所中学之一。1912年改为平定中学校。中共平定特别支部的3位委员,都是平定中学校的学生。
  “说起平定特别支部,首先要提到其创始人——甄华。甄华原名甄梦笔,又名甄子华、乃力、乃立等,是阳泉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平定三泉村人(今属阳泉郊区)。”李爱国说。
  甄华在《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成立的前后》一书中回忆:辛亥革命后,阎锡山效忠袁世凯,在山西做了“土皇帝”。地处晋东、素有“文献名邦”称誉的平定,社会黑暗愈加深沉,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五四”运动使平定掀起了新思想的狂澜,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激荡着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青年。“当时我在平定县立第五高小读书,从报章杂志上看到北京学生集会天安门,高呼‘外予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巴黎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反帝爱国运动;看到了省城各大、中学校学生抵制日货,集会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关注山西学生代表赴京请愿的活动。山西青年的革命活动和全国各大城市的革命活动相呼应,在迫使北京军伐政府让步和反击帝国主义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这对我教育极大,至此使我养成了凡属进步书刊无所不读的习惯,渴于参加救国斗争,只限无人诱导。”
  李爱国介绍,1922年,甄华考入平定中学校,结识了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杜鸿成。在杜鸿成的影响下,甄华阅读了《通俗资本论》等许多进步书籍,萌发了革命思想,他开始关心国家兴衰之大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探讨议论,抨击社会时弊。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平定后,平定中学校的学生甄华、黄信诚、王彭年、蔡文印、陈连绶、蔡治晋、甄秉起等串联各校学生,发表宣言,组织罢课和游行示威,并将学生组成演讲队、募捐队,向工厂、商店、私人募集钱物,接济上海罢工工人,除在平定城关活动外,还到阳泉进行宣传和查禁日货。
  中国共产党在平定县的第一个基层组织诞生
  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郭玉珠介绍,甄华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又经过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找党的组织。
  “1925年10月,甄华给负责筹备工作的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共产党员王瀛写信,表达了自己入党的愿望。同年10月26日,中共太原特支根据中共四大决议,为迎接北伐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即派共产党员王世隆到平定中学了解甄华情况,并介绍了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情况以及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的意义。同时,要求甄华多注意同学中倾向革命的青年,做些社会调查,了解平定附近工农的生活疾苦和呼声。甄华了解到国民党一大宣言之所以文字新颖、思想进步,是因为有共产党参与起草的结果,便再次提出了参加共产党的要求。”郭玉珠说。
  1925年12月,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号召共产党员“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利用寒假和春节开展建党工作。“1926年初,王世隆相伴一位青年再次来到县立中学,经介绍此人是王鸿钧。他们和我住在学校一间小屋我的宿舍里有几天,详细了解了我的身世和家庭,交换思想,讨论了人生观等问题,以及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可谓无所不谈,甚为亲密。他们对我说:你要求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已向中共太原地方执委会汇报,经批准委派我二人介绍你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由我填写了入党志愿书,王鸿钧同志给我讲解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诞生的经过和党的纲领,以及现阶段的历史使命。他们握着我的手,深情地对我说‘今后我们就是同志了,你的愿望既已实现。今后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奋斗吧!’”甄华在《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成立的前后》一书中回忆道。
  之后,王世隆又找来黄信诚、王鹏年,也填了入党志愿书。王世隆向甄华等人传达了党在上海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工作的决议和会议情况。组织工作决议中指出:组织问题为我党生存和发展之最重要的问题,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为执行这一决议,“执委会”根据当前革命形势和工作的开展,决定平定县建立党的特别支部,由甄华、黄信诚、王鹏年3人组成,同时又决定,任命甄华为特别支部书记,特别支部的联络、通讯代号是“石艾德”(平定县古称“石艾县”,“德”谐音“特”)。
  “从此,中共阳泉最早的地方组织——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正式诞生,这也是山西第一批建立的县级支部。”郭玉珠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平定特别支部留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中共平定特别支部成立后,根据太原地执委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开展阳泉工人运动,甄华与保晋公司阳泉铁厂工人领袖侯富山取得联系。
  为了宣传革命思想,甄华积极向青年、学生推荐《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书刊。积极物色和培养进步青年杨风钧、商富贵、杜鸿玉、张德生、王侗等人作为培养对象。
  为了扩大党的影响,平定特别支部于3月12日召集平定中学校、晋友中学的30多名学生秘密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同年8月,中共太原地方执委派周玉麟到平定,召开支部会议,安排甄华毕业升入太原三晋中学后的支部工作,决定由黄信诚接替甄华任平定特别支部书记。
  1927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时局日趋紧张,反动当局对来往邮件严加检查,以“石艾德”名义收寄的信件被平定县当局查出,平定特支负责人黄信诚遭到恐吓,王彭年也因生活所迫回乡任教而与党组织脱离关系,平定特支的活动遂告停止。
  1931年冬,甄华与同乡张恒寿、郭绳武、董书芳一起回到平定筹备成立“平定青年奋进社”,任副社长,出版《奋进》《平定评论》,创办流通图书馆,利用寒暑假举办讲习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进步青年抗日救国。
  1933年,甄华东渡日本考入明治大学。1937年,甄华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并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先后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科长、副部长、代部长,冀中区党委敌工部部长等职,出色完成了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被誉为“敌工匕首”,多次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
  解放战争时期,甄华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分区联络部副部长兼野战军联络部副部长、部长,十九兵团联络部部长等职,继续从事对敌宣传和瓦解敌军工作。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甄华受命多次接触上层民主人士,随同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李志民政委,促使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马鸿宾派出代表,在《和平解放宁夏协议书》上签了字,为和平解放宁夏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后,甄华任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政治委员兼军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甄华先后任宁夏军区副政委、兰州后勤部政委、兰州大学副校长、山西大学校长等职。
  1994年1月10日,甄华在兰州病逝,享年86岁。
  作为中共平定县特别支部最早的3位党员,除了甄华,黄信诚、王鹏年也都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学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参加各项爱国运动,为中共平定党组织的初建做了应有的工作。
  历史因为铭记而变得永恒,精神因为传承而得以发扬。悠悠95载,“文献名邦”诞生的“星星之火”熠熠生辉。如今,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中共平定特别支部,已成为阳泉及周边地区各级党组织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的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