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丨那些流落海外的山西珍宝
海报丨那些流落海外的山西珍宝
近日
“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名
随后
一众媒体带着
“2.3万件瑰宝等待回家”
“没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来”
等相关词条
为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发声
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
一众文物
带着惨痛的记忆
漂洋过海
其中也不乏山西珍宝的身影
如今
故土不再风雨飘零
山河再现锦绣风景
它们应该也很想回家
5组海报
盘点那些流落海外的山西珍宝
期待它们早日踏上回家的旅程
这套龙纹琉璃砖宽2.44米,每排高39厘米,厚12.7厘米,四条装饰带上四条充满活力的蓝黄釉山爪龙在莲花与牡丹之间穿行嬉戏,第二条还欢快地追逐着一颗燃烧着的珍珠,可谓精致细腻,栩栩如生。
龙是中国古代吉祥如意和皇权的象征。山西在明代时期对琉璃技术的制作非常成熟,各种图案的装饰琉璃部件十分普遍。这一组二十块的釉面瓷砖,打造于15至16世纪的山西,最初应该来自两个不同的寺庙建筑。
上世纪清末民初的混乱期间,这组釉面瓷砖被人盗取,并被排列成壁板而收藏。这组文物是香港收藏家何鸿卿爵士在2006年拍卖所得,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这个木雕观音像,高141厘米,如真人一样大小,表面还残留彩绘的痕迹。该木雕造型舒展,观音微闭双眼,右手扶膝,左手扶地,表情安然肃穆。头发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的特点。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的璎珞,使观音显得卓尔不凡,超凡脱俗。
据考证,该木雕观音像来自于山西,有着唐代后期的雕塑风格。
1920年,大英博物馆从文物商那里得到此观音像。但是,这件菩萨如何流落到英国已经无从考证。
这把黄金剑柄,制作于公元前6至5世纪,长度9.8厘米,为镂空雕刻蟠虺纹,做工精细,华丽异常。
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黄金开始进入中国,当时更多的是用以制作饰品,金器和金戒指常出现于西周晚期的墓葬中。这件文物据说是晚清时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李家峪村东周时期的墓葬群,后进献给皇家收藏于北京圆明园,清末流失海外。
该藏品是1937年大英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家尤莫霍普罗斯处收购所得。
此壁画描绘了带有显著头光的三个菩萨立像。中间的菩萨为观世音,他头戴宝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左边是普贤菩萨,他手持拂子,头冠有三宝。右边是文殊菩萨,他的头冠亦有一佛像,并手持如意。
河北省清凉寺,建立于1183年。寺中一段1485年的题字记录了寺院壁画是山西省五台山寺院于1424年委派僧人到清凉寺绘制的。
据考证,该壁画就是从河北清凉寺第二殿内的木架上被移除,分成12块运回伦敦的。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购入此壁画,并于1927年把它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周青铜壶,又称赵孟青铜壶。这对铜壶高51厘米,公元前5世纪由山西侯马的晋国铸造厂制作。这对青铜壶长颈中部收束,腹部圆鼓,盖为内插式,上有七片外张的斜莲辦,遍身饕餮和蟠螭纹,壶颈部置一对顾首螭虎耳。青铜器壶盖外缘刻有19字铭文:“禺(遇)邗王于黄池,为赵孟疥(介)邗王之惖(赐)金,台(以)为祠器。”
铭文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记载此次会谈,晋国大臣赵孟负责铸造了这对青铜壶用作祠器。
这对青铜壶1920年出土于河南辉县,被英国人所收藏。大英博物馆于1979年接收了该藏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