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引领、产业转型逐渐升级——

大同:阔步迈进转型发展新时代

时间: 2020年05月12日12:4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0>>山西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山西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分享到: 评论:

20200510_407f69d448bdffbb16351c25880b608b.jpg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氢都产业城内,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调试设备。索剑锋摄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8.8亿元,增长6.7%,增幅全省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2.2亿元,增长6.0%,增幅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9亿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3……这是大同市2019年交出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动图景,在大同这片热土上频频展开,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引领、产业转型逐渐升级,大同市在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要以等不得、虚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夺取‘双胜利’,建设副中心,奋力开拓大同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的言语铿锵有力。

勇担使命——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4月的塞北,春寒料峭,云中大地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4月16日上午,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山西隆基乐叶一期3GW单晶电池项目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大同市晶硅太阳能产业链和产业化配套,有力助推大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作为能源城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是大同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市对标一流制定综改试点行动方案,坚持“点上突破”引领“面上铺开”,下大气力谋划实施能源革命重大突破行动,形成了“一园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五个一”为支撑的能源革命工作格局。
  “‘一园一城’26个项目从去年5月8日开工到8月27日建成,时间最短的93天,最长的110天,全部实现了开工、成型、见效的目标。这些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激励了士气,鼓舞了人心,提振了信心,真正迈出了大同高质量转型响亮而精彩的一步。”大同市市长武宏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决心,全部凝聚成项目为王的强大力量!大同市持续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退出煤炭落后产能135万吨,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到71.5%。加速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光伏领跑者基地发电规模居全省第一;持续推进节能增效,不断优化用能结构,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64%,全省第一;全国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
  一项项成果的取得,使得大同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能源革命·大同尖兵”正以全新的姿态,大步迈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时代!

稳中提质——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基本成型

  改革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4月3日上午,云冈区富达昌煤机公司传来一个好消息,该企业已与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达成意向,共建“校企战略合作基地”,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能优势,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如此,大同市更是如此!近年来,大同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平台打造、尖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制制定,对标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按照“3+4+5”的园区建设规划,完善了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的建设标准,并全面开工。
  中科院全科盟大同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大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等12大科技创新平台进驻园区,吸纳集聚了28名两院院士、7名专家组建了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大同能源革命重大政策和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咨情报告92个。
  “应疫情防控需要,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与我们公司合作,将太赫兹技术应用转化到测温安检门产品的生产当中,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快安科技公司总经理于曙红介绍说。
  为大幅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同市组织全市260家规模工业企业分三批赴中关村智造大街,就企业急需攻关的153项技术课题进行点对点对接,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户,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基本成型。

“三大振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今年,山西新国大现代医药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建设的现代医药产业园项目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在这里将形成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成品药生产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以及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预期在“十四五”末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型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大同市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发展高质量的第一抓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狠抓工业大振兴,全市规模企业由168家增加到260家,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高度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和现代医药行业,全年完成67亿元,增长444%。
  “7个主要指标,有5个居全省前3位,GDP增速之所以取得第一位的名次,是持续强力实施工业大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大振兴的结果,是工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全市经济总量增幅名列前茅的发展水平。”这是大同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去年成绩的评定。
  转型发展靠项目,高质量发展更要面面兼顾。近年来,大同市高度重视文旅振兴,扎实推进古城文旅业态大培育、云冈景区大扩容、恒山景区大提升、长城1号景区大建设、火山景区大完善提升改造工程,长城1号旅游公路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投入12亿元推动乡村振兴,下大气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以黄芪、黄花为代表的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8.3%。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仍是大同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大同市通过2020年绘就的“十大工程”建设蓝图,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本报记者杨晓明 实习记者仝雄成

(责编:王丹)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四月春光好 红腹锦鸡爱意浓四月春光好 红腹锦鸡爱意浓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