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农村发展添活力 农民致富有奔头
孝义市驿马乡的油菜花绚丽绽放。 本报记者张云摄
此时,在孝义市驿马乡李家窊、上荆封、下荆封村600亩油菜花地里,一簇簇油菜花正开得“轰轰烈烈”,一路走来一路赏花,心情不由得开阔明朗。“每亩菜籽的产量400-500斤,榨出油就是100来斤,一斤6元,100来斤的话就是700-800元。”李家窊村党支部书记李恩逵帮村民算起了经济账,还有旅游账,“油菜花旅游节吸引游客前来,老百姓的农家乐、核桃、小米、谷子、荞麦也变得走俏了,美丽农业绽放美丽经济!好政策让我们农民致富的路越来越广。”
如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现代农业是农民致富奔小康之路。
致富路上,靠的是勤劳和对土地的投入
“你看,这就是我种植的籽用西葫芦……”郭艮海一边悉心观察籽用西葫芦的长势,一边介绍道,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67岁的郭艮海,是离石区信义镇马家沟村的贫困户,一直以种地为生,一年忙到头,卖不出多少农产品,收入也没有多少,加之手受伤不能干重体力活,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何进行脱贫,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8年,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离石区农业农村局驻马家沟村工作队调查了解后,决定把发展特色种植(籽用西葫芦)作为增加马家沟村贫困户收入的途径。郭艮海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试试籽用西葫芦的种植。“我觉得种植籽用西葫芦在离石还属于新鲜事,要全力支持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郭艮海说道。了解到种植籽用西葫芦有省工、省力的特点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郭艮海马上就报名试种籽用西葫芦,并且与宝源公司签订了籽用西葫芦收购合同,开始了籽用西葫芦的种植。
郭艮海说:“种地靠的就是人勤地不懒,以及对土地的投入,要真正把土地当自己的娃一样去经管。”籽用葫芦成熟的时候,郭艮海每天都要到地里巡视,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籽用西葫芦喜获丰收,籽用西葫芦收入达到1万多元,加上离石区籽用西葫芦种植补贴政策的支持,郭艮海的收入更加可观了,郭艮海激动地说:“籽用西葫芦,种植简单,易管理,企业提供种子还签订单,政府发放化肥,还有政府的种植补贴,专家还常来技术指导,保证了贫困户种植籽用西葫芦的稳定收入。真的是订单农业定心丸,特色种植不一般。”郭艮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种下每一颗籽用西葫芦种子,不等不靠,走出自己的脱贫致富道路。
经过两年的辛勤耕作,如今,籽用西葫芦收入已经占到郭艮海农业收入的大头。郭艮海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今年我要再多种几亩籽用西葫芦,争取收入再多一些。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吃苦,肯努力,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谈起未来,郭艮海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车间,让农民脱贫致富有奔头
在长治潞城区合室乡张家河村的“学之韵”服装扶贫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日前接到的一批1000套的校服订单和1万副手套订单让车间重新热闹了起来。
走进扶贫车间,几十包成品校服摆放在货架上,“哒哒哒”的织机运转声不绝于耳,10余名工人在缝纫机前有序加工,远处还有一些布料和小的机器设备。
听说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工了,贫困户张艳第一个报了名,尽管上班程序变得繁琐,但张红斌并不觉得麻烦。张艳说:“车间里工作时间是自由安排的,计件付费,每次交货立马兑现工钱,我每天有时间就来车间干活,既不耽误种地,还能多挣一份钱。”
近年来,张家河村结合国家相关扶贫政策,先后建起了服饰加工扶贫车间和榨油、面粉、小米、豆腐等小型加工厂,吸收村里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村情实际,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流转全村土地,发展小米、大葱、小杂粮特色化种植,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我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援企、稳岗、扩就业并举,促返乡、留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各地扶贫车间在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许多贫困群众陆续返岗。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让贫困群众的收入稳步提升,确保全省脱贫攻坚决战完胜。
在石楼县灵泉镇龙山水岸移民安置点——红枣核桃加工扶贫车间正式投入运营,来自该安置点的28名搬迁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能发展才是目的。近年来,石楼县在各移民安置点积极引进企业,增设扶贫车间,真正让移民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车间内,来自曹家垣乡曹家坡村的贫困户高雪梅,一边忙着剥核桃,一边高兴地说,俺在城里有其他“营生”,休息的时候便到扶贫车间打工,农家人干惯了活,闲不住,车间就在家门口,方便得很。
同在车间务工的邢凌云是从龙交乡贾家垣村搬迁到龙山水岸移民安置点的贫困户。到扶贫车间上班前,家中仅靠丈夫种地维持日常生计。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邢凌云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需要俺照顾,俺一直想找份离家近点的工作,没想到今儿个就实现啦。俺一定好好干多挣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对得起党和政府给予的帮助。”
“再也不用东奔西走了,如今家门口就有好工作,在这主要剥核桃,活不重,一个月下来不仅有1000多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俺相信,只要俺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搬迁贫困户都说把扶贫车间办到了家门口,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