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名人”刘狗娃的脱贫故事
刘狗娃在大棚里查看香菇长势。 本报记者欧志强 摄
“近几年,我是村里乃至镇上的“名人”,就是因为赚钱多。”4月10日,记者走进吕梁市临县城庄镇上城庄村,见到正在忙着建香菇大棚的刘狗娃。
记者了解到,今年48岁的刘狗娃,大名叫刘公平。2005年,他为了挣钱,办了一个养猪场,大大小小养了100来头猪,可能是没学好技术,一百多头猪死了不少,再加上猪肉行情时好时坏,养了十二年猪,最后赔得血本无归。
“镇村两级干部总给我讲党的惠民政策、做思想工作,听得多了,我心里也有了转变。去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我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在村头盖了22个养菇棚,带着四户贫困户尝试着搞特色种植。其实那时候我也没想过要成为什么致富带头人,就想着还清以前的债,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说。
去年,他投资不到30万元的香菇种植合作社收入将近20多万元,政府给他的菌棒补助21万元,个人挣了8万元,这让他致富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
这两年,县里、乡里的帮扶干部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三天两头派技术员下来指导,水利局还给他们村打了一口430米的深井,保证香菇种植用水。
“干部为了贫困户致富这么积极,我也行动起来,多次跑到庙坪村学习技术,还参加了去年市里组织的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他说,赚的钱看得见、摸得着,更坚定了继续种植香菇的信心,也坚定了他带领乡亲们听党话、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今年他的合作社又有一户贫困户加入。
今年,他把去年赚的钱全部投资用来扩大规模,总共投资了60万元,在去年5棚的基础上增加了6棚,总共11棚,全部种了香菇。规模大了,自然就要耗费不少心血,于是,今年开始刘狗娃更是没日没夜地待在大棚里。村民们都说,“狗娃也和香菇一样,彻底长在大棚里了!”
村党支部书记刘万山介绍,去年刘狗娃的合作社种了13万棒菌棒,今年差不多27万棒。按去年的行情来算,预计今年最低收入也应该有100万元,这可是以前想都没敢想过的。幸福是什么?一个农民工都快赶上一个小老板的身价,能说不幸福吗?村里的高爱萍,去年在合作社打工,今年她也加入到合作社,并种了一万棒菌棒。
口袋里有了钱,精神也大了。现在,刘狗娃一天才睡5个小时,也觉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他逢人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带领我和老乡脱贫致富。”
4月初,临县举行社区就业招聘会,他作为致富带头人,介绍自己的脱贫致富经验时说:“党的脱贫政策好,缺资金能贷款,缺技术能培训,只要不睡在炕上等,肯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关键是咱们要有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要依靠自己,艰苦奋斗,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报记者欧志强 通讯员刘子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