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级妇联打造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引导广大妇女投身攻坚深度贫困,助力妇女脱贫——
擎起脱贫“半边天”
三月七日,山阴县众福缘合作社扶贫作坊正加紧制作中药香囊送给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该合作社扶贫作坊由山阴县移民新村吸纳贫困妇女组建而成,已带动近四百名妇女就业。卫红宇摄
“如期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们‘半边天’也出力。”3月4日,在榆社县箕城镇惠民家园易地搬迁小区,常竹梅正在家里熟练地赶工,一撑、一套、一扎,一个水气球就做好了。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到拥有一技之长的手工能手,榆社县2000多名贫困妇女的命运随着小小水气球而华丽转身,边带娃边挣钱,居家就业两不误,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尘一土筑高台,百水千滴汇成海。近年来,山西全省妇联充分发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优势和“联系、服务、引领”妇女的工作优势,引导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容,打造出具有妇联特色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在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转观念 激发脱贫内生力
康改清是兴县奥家湾乡郝家山村第一书记,她成立家政公司,带领全村妇女脱贫致富;兴县蔡家崖村张丽丽通过养猪带动30余名贫困妇女致富,红月村刘巧兰从生活困难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月薪七八千元的金牌月嫂……在山西省妇联举办的“巾帼脱贫大篷车”吕梁站巾帼脱贫故事分享会上,她们自力更生的脱贫故事打动了台下许许多多妇女。
举办一场健康知识普及和义诊活动、发放一批特困妇女健康救助金、组织一场就业技能培训对接活动、召开一次巾帼脱贫故事分享会、帮扶开设一间巾帼脱贫农家书屋……山西省妇联“巾帼脱贫大篷车”先后深入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通过引导广大妇女投身攻坚深度贫困,助力妇女脱贫。各地妇联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为民便民利民的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为深度贫困地区处于生产、生活特殊困境中的妇女群众带来帮助,增强了她们的获得感。
“没搬到滨河移民小区前,我整天无所事事,到扶贫工厂上班后,现在一个月能挣2000元,欠下的外债都还完了。”繁峙县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刘永利操着一口浓郁的方言打趣地说,通过县妇联组织的培训课,自己掌握了挣钱的本领,现在买漂亮衣服也不用伸手问丈夫要钱了。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为了把“等、靠、要”彻底扔掉,繁峙县妇联坚持救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扶智并重,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难题。两个月内,他们把16场“新时代新女性新作为”励志培训课开到农村妇女群众当中,极大地激活了妇女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兴产业 脱贫致富剜穷根
宋家沟村是岢岚县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视察。村妇联主席李爱岚探索妇女工作新模式,大力打好文化旅游牌,成立了巧娘创作组、旅游接待组、文化活动组、家事调解组等七个小组。村民刘林桃依托本村旅游业优势,出售自家纯手工制作的碗托、面皮等传统小吃,增收2万余元;吴爱兰通过出售莜面、胡麻油、小杂粮等岢岚土特产,增收4000余元;郑仙仙开办的农家乐,受到游客一致好评……在李爱岚的带领下,家庭妇女逐渐摆脱贫困,走上了一条幸福路。
“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力量,我们把兴产业作为长效之策来抓。”娄烦县妇联主席刘月花告诉记者,该县创办了妇联巾帼创业创新创优培训基地,通过举办传统晋绣技艺创业培训,为农村妇女开出了“药方子”、找到了“好路子”。在2019年10月举行的首届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几个月前还是一个刺绣“门外汉”的尹艳芳,却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新颖的创意,夺得了刺绣工项目决赛的一等奖。
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从一个手工作坊开始,免费吸纳、培训近千人,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平台,基本实现“家门口办厂、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直接带动645名贫困妇女脱贫增收。“我现在一个月可以赚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是我家挣钱最多的,多亏了县妇联的月嫂培训班。我要继续学习,努力成为金牌月嫂,争取月收入过万元。”沁源县叮当家政服务公司月嫂武红星自豪地说。
在山西省各级妇联的组织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凝聚在组织周围,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高涨,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致富梦。据统计,山西发展妇女手工龙头企业235个,建立妇女手工协会108个,带动54758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妇女手工实现就业增收;帮助67993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巾帼家政劳务输出转移就业;通过发展巾帼电商,带动29050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山西各级扶持创建包括农业产业、家政转移就业、妇女手工等三类“三晋巾帼脱贫示范基地”1077个,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妇女70865人,总计增收1.05亿多元。
扶能手 发挥“龙头”动力源
平顺县的80后女青年梁余妮很忙,每天不是在去往田间地头的路上,就是在去贫困户家里的路上;不是在教乡亲们如何种菜,就是在帮乡亲们的蔬菜找销路。7年间,梁余妮从城市白领到乡村企业家,从昔日带动1个乡镇、6个村、150户种植户,到如今通过电商带动3个市、7个县区、18个乡镇、2000余户种植户从事蔬菜种植产业实现增收,成为新时代农村扶贫产业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山西各级妇联组织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能人”效应,调动产业能手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妇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让巾帼脱贫团队由助攻变主攻,巾帼脱贫成效由“盆景”变成“风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妇女在小康路上掉队。
静乐县90后女大学生姚艳梅把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完美结合,让创意农业在家乡土地上生根发芽,吸引了周边众多市民前来观光。“2019年的水稻产量不算低,亩产800斤左右,今年我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实现鸭、鱼、稻共生的生态种养良性循环。我还要结合静乐传统文化,发展稻草工艺品和杂粮秸秆工艺品,通过这些农业文创项目把乡亲们带动起来,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姚艳梅说。
岚县的刘四连既是致富能手,也是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的高手。她舍弃了制作面塑赚钱的机会,多年来与县妇联、县文化局合作,手把手地教农村妇女面塑制作技艺,还创办了四连面塑专业合作社,组建面塑创作团队,解决了村里十余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目前,有很多经她培训出师的面塑制作手艺妇女从事此项业务,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为农村贫困妇女自主创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厉兵秣马战脱贫,巾帼建功绽芳华。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山西各级妇联组织下足“绣花”功夫,实行靶向服务,将转思想和长本事、添活力和增动力、提技能和兴产业相结合,种种“加强版”“创新版”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汇聚起澎湃的“巨能量”,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
本报记者 高建华 杨文俊 本报通讯员 路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