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直面病毒的检验先锋
每天上午7时20分,榆次区人民医院PCR实验室门口,检验科工作人员就开始按照标准程序进入实验室。乳胶手套、医用帽子、N95口罩、防护镜、一次性鞋套、连体防护服,一切穿戴妥当,耗时近半个小时。
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在这里进行。所以,在这里工作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虽不在临床,却距离病毒最近;不直面病患,却与病毒正面交锋。每一天,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在从各地采集而来的核酸样本中探寻病毒的“蛛丝马迹”。他们,也被称为直面病毒的战疫先锋。
据榆次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雅介绍,检验科每天要接收来自6个隔离点、榆次区4个高速口及门诊、住院患者的核酸标本。从2022年元旦开始,每日的常规工作量已达到科室的检测极限——每人2500管。科室人员常常加班加点,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只要一声令下,即刻行动。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危险性大,这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实行严格的三级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前,会减少喝水量以控制上厕所次数。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常常几近虚脱。脱下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汗水打湿了衣背,脸上布满压痕和淤青,有些人的手部甚至出现了湿疹红斑。从早上7时50分至晚上10时,一批工作人员忙完再换另外一批,仪器不停运转,为的就是以快速精准的数据为疫情科学研判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4月6日,榆次区利用一天时间,在防范区内开展核酸检测,榆次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承担着5.3万余份的核酸样本检测任务。
“我们是人员轮班,设备不停,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个人都将马力开到了极限。负压环境,风机轰鸣,淌下的汗水模糊了双眼,短暂的刺痛过后继续加样、开盖、吸样、加样、盖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样本检测。”李雅坚定地说,这一场硬仗,检验人跑出了“加速度”,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核酸检测很多时候都需要手工操作,标本接收、登记、扫描不计其数,试剂准备几百次,移液、手工分液、核酸提取、报告审核,每日成千上万的标本,硬生生地让大家练就了单手拧盖的“绝技”。有的检验师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贴着膏药坚持工作;检验师妈妈经常深夜到家,孩子早已入睡……
医院一位年轻的检验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PCR实验室,防护服就是我们的盔甲,加样枪就是我们的武器,空调、新风、负压、生物安全以及各种仪器散发的高分贝噪音的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战场。防护服厚重,但是拿在手里的标本同样厚重,每一个标本的背后,都是一颗期待的心。”
4月15日,榆次区防范区开展了第二轮核酸检测,PCR实验室的检验师们再次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战疫中,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连续奋战。
让我们向这些平凡而可爱的人致敬!
白续宏 郭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