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信仰的力量
——追记晋城市城区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文
寒冬腊月,一场冬雪悄然给大地蒙上一层白色,寂静无声,而清晨传来的噩耗如同惊雷,让晋城市城区西上庄街道吴家沟村的村民们难以相信,那个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里的张红文永远地离开了。
1月22日,吴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文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最后一条微信
依旧在布置疫情防控
1月21日深夜,张红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安排好疫情防控工作及节前的各项事宜;
1月22日0时15分,他在吴家沟村工作群中发送了市疫情防控办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
1月22日6时38分,他在工作群中发送着疫情防控工作动态……
这是张红文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又临近春节假期,村(社区)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特别是吴家沟村是城中村,人员流动较大,张红文总是绷着这根弦,每天吃住都在村里,事无巨细地安排着所有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分秒必争。”吴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吴广利哽咽地告诉记者,这是张红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念叨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天亲自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志愿者们坚守村卡口检测点、查验“三码”、测量体温、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开展入户排查、发放防控物资,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村里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24小时坚守岗位,张书记总是带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长期满负荷的工作,让张红文的身体有些吃不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每当提出让张红文去休息时,他总是说:“等忙过这阵子再去看病。”
“张红文书记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凡事亲力亲为。他总说,工作这么多,我不敢休息,也不能请假。他是一位特别有担当的干部,也是一位特别有责任心的干部。”西上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侯丽云回忆道。
在吴家沟村,张红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凛冽的寒风中,不分昼夜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带领大家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固壁垒。1月22日上午9时,因突发疾病,张红文经医院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立下军令状
把村事当成家事干
2020年7月,就职于晋城市司法局的张红文下派至吴家沟村担任驻村书记。
这不是张红文第一次干基层工作。早在2015年,他就在陵川县潞城镇东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中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农村工作既苦又累,有时村民还不理解,经常是出力不讨好,可是我相信,只要我多付出,多为群众做好工作,就一定能让村里大变样。”怀着对基层工作的热爱,张红文立下了军令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吴家沟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吴家沟村位于晋城市城区西部,距二环路1公里,人口较多,村情复杂,是典型的城中村。而该村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也是晋城市第一个重点推进的连片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改造完成后,该区域将建设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和谐宜居村(社区)。
“吴家沟村拆迁改造2014年启动,但多年来进展缓慢,成效不大。”在了解到吴家沟村的村情后,张红文一边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支部建设和党员素质提升,不断规范村务管理,一边紧紧抓住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吴家沟村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明确了拆迁改造是吴家沟今后发展的唯一出路,再次启动拆迁改造。
可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哪是一件容易事儿。“要干好工作,哪能怕惹人?”面对村民们的不接受、不理解,张红文直接带着铺盖住进了办公室,每天和村干部入户走访、个别座谈,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而当了解到村民有困难时,他也尽其所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张书记把吴家沟村当成自己的家,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我们都很信赖他。”吴家沟村村民殷利兵哭着说。
“每次见到他,话题总离不开吴家沟村,离不开疫情防控,离不开拆迁工作。”曾与张红文共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原陵川县潞城镇庄头村第一书记侯志强还记得几天前与张红文的通话。
在张红文的带领下,吴家沟村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如今,城中村改造项目已搬出108户,先后拆除围圈场地1.7万平方米,清理河道300多米,完成彩钢板房拆除工作,严厉打击“土小企业”,全面消除“散乱污”企业等,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信仰坚如磐石
用生命书写无限深情
“等这几天忙完村里的事儿,我就回去好好陪陪你们。”前一天才和张红文通了电话,妻子郭晋芝怎么也不相信,张红文再也回不来了。
自从担起这份责任,张红文便全身心扑在了村里,根本无暇照顾家庭。去年,因身体不适,郭晋芝先后两次住院,张红文忙得也只能通过电话和妻子不住地道歉,全靠亲戚帮忙在医院照顾。“平时一个礼拜才能见上一次,有的时候要半个月,每次回到家也是换身干净衣服就急忙跑回村里。”郭晋芝擦着眼泪,言语里是对丈夫的埋怨,更是对丈夫的心疼。
“前几天我和姑姑在奶奶家帮忙擦玻璃,父亲从楼上下来心慌得难受,我们劝他在家休息休息,他倒好,吃了一粒速效救心丸,就骑上电动车去村里了。”手里攥着父亲的背包,里面早已被浓浓的药味所浸染,儿子张剑鹏眼泪不住地流,“我现在都难以想象,他的衣服口袋里只放着用于工作的笔记本和手机,还有一瓶缓解不适的速效救心丸……”
得知张红文离世的噩耗,原陵川县潞城镇娄头村第一书记王天亮直言:“他热爱农村,他想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吴家沟村“两委”干部王艳龙回忆道:“张书记对待工作十分上心,经常自己在村里边工作边吃方便面……”在张红文曾经的办公室中,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张来(返)晋人员(车辆)闭环管理工作流程图,旁边的工作日志清楚地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
“我一直很不理解父亲在身体和工作上的取舍。可当他真的离开后,我在他的包里翻到了一枚党徽,那一刻我明白了,那是他的信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我为他感到骄傲。”张剑鹏说。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张红文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责任和担当的信仰,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郑璐 韩斯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