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角度看祁县玻璃行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以“一带一路”命名的国家级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所在地,国家税务总局祁县税务局重点关注玻璃器皿传统支柱行业的发展壮大,自2020年以来持续推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服务举措,助力玻璃行业克服疫情因素,稳步有序扩围发展。本文以税收为切入点,通过各项经济税收数据,深入分析祁县玻璃行业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困难,进一步研提“突围”措施和再发展建议。
一、祁县玻璃行业发展特点及优势
1.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显。全县玻璃行业实现有效聚合,已形成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除石英砂、纯碱等原材料供应来自外省,其余原料供应均在本地实现规模化配套发展。目前,全县半数以上玻璃企业集中在昭馀税务分局管理,行业化税收管理成为夯实税源、高效服务的有效抓手。
2.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县玻璃行业“两极分化”特点显著,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祁县会龙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祁县光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迅猛,税收贡献度占全行业的51.55%以上,形成较好的“以大带小”产业互补格局。
3.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全县玻璃行业出口贸易发展持续扩围,截至2022年4月底,全县共有玻璃出口企业29户,占玻璃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总体上玻璃行业出口贸易较好于内销贸易,以外贸带动内销的良性互动特征明显。
二、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受疫情影响,全县玻璃行业复工复产虽然有序推进,经济运行日渐恢复,但由于出口外向型的营业模式、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质和玻璃产品属于低值易耗品的本质属性,造成玻璃销售市场受影响较大,行业形势整体下行的风险较为典型。
一是人工成本上涨,生产费用增加。玻璃制造行业人工成本约占45%,自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例如纯碱占生产成本的10%左右。
二是运输方式受阻,物流成本翻倍。受阶段性疫情形势影响,物流通畅度较疫情前明显下降,运费因素逐渐成为制约玻璃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是行业准入门槛低,无序竞争破坏市场。玻璃行业缺乏有效可行的行业准入规则,过度依赖人工吹制工艺,代加工模式在本地占据主流,改革转型困难。
三、税收服务行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聚焦短板,把税收服务打造为助力行业发展的长久动能。要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留抵退税、六税两费减免等组合式政策服务手段,加快速度为符合条件的玻璃生产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企业开拓出口业务,促进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对标一流,把优化服务提升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持久力量。主动联合地方金融机构推进“银税互动”升级,以纳税信用换取贷款授信,持续解决玻璃行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避免小微企业因资金因素经营不善导致欠税、逐步破产。
(三)打牢基础,把税费征管调整为帮扶行业发展的良性促进。营造公平法治税收秩序,真正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面向市场主体实施减税降费决策部署,全面优化玻璃行业税收营商环境,提振玻璃企业的信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