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绿色税收”促转型 碧水蓝天共守护

时间: 2022年06月17日09:51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税收优惠促发展 惠企利民向未来
分享到: 评论:

六月的新耿大地,碧空如洗,白云如练,裹着花香的清风吹开了夏日的幕帘……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背后,是国家税务总局河津市税务局将税惠化作“甘霖”,及时精准送达企业,助力企业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好颜色。

近年来,河津市坚持把工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推动“焦化并举”向“以化为主”转变,全力打造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走进山西阳光焦化集团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下绿意葱笼的公园式工厂和干净清洁的生产环境。据悉,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下,该企业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坚持生态为先、节能减排、绿色生产,达到经济、环保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税务干部多次深入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税政策宣讲辅导,支持焦化行业发展,对公司在焦炉煤气制氢、制氢余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制造及节能减排创建‘国家绿色工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山西阳光焦化集团法人代表薛国飞对此感受最为真切。这几年,该企业一直享受绿色发展的红利。

2021年以来,该企业投入8.5亿元对废气、废水、VOC等各类环保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由去年同期的1913吨下降为今年的987吨,降幅达48%,吨焦环保税税负由2021年的6.1元下降为2022年的5.4元,降幅为9.8%。通过实施绿色发展,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量,还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2022年,企业较去年同期少缴环保税120万元,降幅达38%,此外仅水费一项,全年可节约367万元。

为了将环保税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并传递给纳税人,河津税务部门以落实绿色税收政策为抓手,坚持“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原则,加大重点项目环保税的征管力度,协助辖区焦化企业加快“碳中和”“碳达峰”规划布局,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助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升级,促进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守护河津碧水蓝天。今年1-5月份,该企业享受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共计56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

作为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的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产生钢渣、高炉水渣等固体废物38万吨,2021年投资上亿元对冶炼废渣实施综合开发利用,已开发出精钢渣、矿渣粉等冶金渣系列产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企业缴纳的环保税不仅降低了,而且生产的环保新材料每年增加收益1个亿。”该企业副总经理张丽深有感触地说道。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张丽举例说,“2021年以来,我公司已累计享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9800多万元,受益于‘真金白银’支持,公司将资金大力投入设备的升级改造和产能的提高上。”

山西耿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除尘灰综合利用项目是河津市2022年重点工程,采用中南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两条氧化锌生产线,配套沉降氧化室、高效脱硫塔等新型环保设备,废弃金属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在这里,原本为工业废弃物的除尘灰,全部转化为氧化锌、氯化钠、氮化钾、石膏等产品。该项目启动后,河津市税务局党员服务队及时为企业提供精确指导和精细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与企业沟通,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财务状况,就企业涉及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针对性现场辅导,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耿翔科技办公室主任赵楠说:“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将除尘灰全部利用了,甚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蒸汽也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年底投产达效后,年可上缴税费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

如今,河津市正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原来需要投入资金处理的废弃物变成能带来收益的原材料,实现增量效益。河津市仅仅是今年在建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4.5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可完成产值2.4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该市共入库环保税2976万元,比去年同期3447万元减少471万元。

河津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卫波表示,在碳达标、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税务部门将持续落实好绿色税收政策,拓展绿色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力度,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朱俊峰)

(责编:王晓艳、金环)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校园艺术节庆六一 多彩活动增添文化氛围校园艺术节庆六一 多彩活动增添文化氛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