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聚力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玲珑剔透的圣女果挂满枝头,鲜红的草莓令人垂涎,郁郁葱葱的韭菜沁人心脾……在古耿大地的高标准农田、高质量示范区,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一步一景,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悦和蓬勃的气息,美丽乡村新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连伯韭菜是河津市阳村乡连伯村乡村振兴的一大产业,全村95%的农民种植韭菜,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产品销售到太原、西安、郑州、北京等大中城市,年增加群众收入近亿元。
“我们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小韭菜做成大产业,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全程帮扶。”河津市赵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健康介绍,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宣讲政策,帮助公司享受到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共减免税额24万元。发展好了,产业兴了,群众获得感更强了。”赵健康说。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河津市税务局高效落实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税费优惠政策,组建涉农专项服务团队,定点定时推送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的政策礼包,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培训,引导企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
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下,山农农业科技公司建有脱毒红薯繁育基地,又新建组培试验室,对甘薯的育种方式进行改良和优化,成功培育出各种脱毒优质薯苗20多个系列品种,年育苗达300万株以上,加快迈入全国一流甘薯试管苗生产基地步伐。
“参加电商培训后,电脑前就能把家乡特产红薯卖出去。”城区街道米家湾村村民李玉玲大学毕业后返乡做起了电商生意。河津市税务局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协作,共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去年共带动80多名大学生参与农产品电商销售。
水果产业是柴家镇吴村的特色产业,建有大棚18座,主要种植草莓、水果黄瓜、圣女果等时令水果。近年来,吴村骄阳专业合作社在税务部门大力扶持下,因地制宜,着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发展大棚经济,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850万元,并为当地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我这搭建的是冬暖设施棚,有六亩圣女果,大概有20万元收入。”村民赵峰高兴地说,“以前找不对路子,没有方法。多亏了合作社和税务干部,请了专家给我们实地指导,使圣女果变成了钱串串。”
赵家庄街道南里村的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楂切片加工厂,2021年盈利20余万元、销售鲜果100余万斤。该合作社主要集山楂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加工厂年加工量300余万斤,带动周边3个村的山楂种植户共同发展致富。该合作社成立刚开始就遇到了种种困难,因不懂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为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压力,河津税务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施策,主动问需,通过定制“一企一策”,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一对一”“点对点”跟进税收服务,2021年通过“税银互动”项目获得纳税信用贷款90万元,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减免8万元。
河津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卫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农民群众所需所盼,在促进产业振兴,助力农民增收方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在乡村振兴中展现税务担当。(朱俊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