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税务:“税力量”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整齐排列的巷道标识牌,干净整洁的文化活动中心,彰显生机与活力的特色墙绘,一片片生机盎然的产业基地,夏末初秋,循着桂花的清香,笔者走进河津市新兴村,一步一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蓬勃的气息,美丽乡村新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税务注活力,新兴村迎来新变化
初秋的河东,室外气温依然较高,但已有丝丝凉意。坐在村委会大院长廊里闲聊的姚长河老人,话语间充满了欣喜和感激,“村里为我们改造了上下水,安上了水冲式厕所,还有这么多公共设施,老年人可以到老年协会看报、下棋,还能在长廊里乘凉,生活条件好多了”。
新兴村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曾经新兴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主导产业,导致村民难以摆脱贫困。
在国家税务总局河津市税务局帮扶下,几年间为该村争取80多万元的帮扶资金,其中修筑村组生产道路21公里;修建了一座水塔,让村民喝上了甘甜、卫生的自来水;兴建了花园式小广场,有喷泉、小游园、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村民有了一个比较舒心的活动场所;拓宽改造了通村大道,重新硬化了各条主巷道,部分巷道还进行了亮化、美化和绿化;筹建了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协会、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
“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屋外墙,如今变成了知识文化墙。现在好了,有啥不懂的惠民政策,到墙上看看就弄明白了。”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姚生民指着村一组的文化墙说。河津市税务局从文化扶志入手,用标语、漫画、图片等艺术形式,为新兴村绘制文化墙3000多平方米,向贫困群众推广新文化、新知识、新理念,使文化事业成为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为民、强民、富民工程。
说起村里的变化,开农家乐的李建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税务帮扶干部很热心,我们有啥困难,一个电话就来了。你看新修的生产路,雨天能进地干活;门口新装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
这一切都源于河津市税务局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上门服务,精准帮扶方面持续发力,因地制宜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税务智慧和税收力量。
税务添动力,甜葡萄变成“钱串串”
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河津市税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当地产业特色,建成葡萄、蘑菇、药材、花椒等产业种植基地,形成了“以种促收”的发展模式,家庭人均年收入得到大幅增加。
村民赵峰以前种植小麦和玉米,收入一直很不乐观,了解这一情况后,河津市税务局扶贫干部专门从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种植“户太8号”技术。
“我家种植的十多亩的葡萄今年进入丰产期,大概有10万元收入。”赵峰高兴地说,“以前找不对路子,没有方法。多亏了税务干部,请了专家给我们实地指导,没想到这甜葡萄变成了钱串串。”
新兴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葡萄等水果,所产葡萄成熟早、酸甜可口、糖分多。经过多年发展,该村目前有500多亩葡萄,包括早霞玫瑰、红提、阳光玫瑰等品种,每年能给村民带来500多万元收入。
税务再加力, 养蜂走上小康路
村民裴俊武有着丰富的养蜂经验,在河津市税务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争取了专项资金发展中蜂养殖项目。养殖场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很快建成,并请技术员每天扎在蜂场,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蜂群也从年初的50多箱增长到80多箱。产量上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工作队及时给裴俊武吃“定心丸”,一方面请技术员上门指导帮助提高养蜂水平,把好蜂蜜质量关。另一方面他们变身销售员,积极联络商家、代言产品,尽一切力量打开销售渠道,并提供惠农政策的帮助,今年1-7月就销售蜂蜜1200多斤,创造产值约8万元。
“产业兴旺了,收入有保障了,生活更有奔头,做事也有劲儿。”裴俊武脸上挂满了甜蜜。
“税务局帮助我们建立的产业非常好,不仅宣传税收政策鼓励我们创业,还为我们的产业出点子、想办法,实实在在让我们富起来,这是真正的为村民办实事!”党支部书记姚生民说。
河津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晋表示,接下来,税务部门将围绕乡村振兴这个重点工作,在促进产业振兴,助力农民增收方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朱俊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