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莫河驼场绘就融合发展新画卷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莫河驼场绘就融合发展新画卷
山西新闻网7月17日讯(记者 林晓庆)残破的五星红旗,厚重的驼铃……一件件实物,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下午 ,2023年“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采访团记者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跟着馆长张存虎,一起追忆和见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聆听和触摸激扬澎湃的青藏驼队历史。
莫河驼场前身为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但驼工运粮援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曾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修筑青藏公路及柴达木开发建设作出过卓越的历史贡献。1955年,西藏运输总队撤销后,转制为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成为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骆驼场,现称为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把柴达木盆地确定为重点勘探地区,驼队承担着向100多支勘探队、上万名勘探人员运送勘探设备和物资的历史重任,从此柴达木“聚宝盆”享誉世界。
目前,陈列馆有国家一级文物3件(套)、国家二级文物6件(套)、国家三级文物11件(套),6件(套)为国家一般文物。几百件(套)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展现着近70年来那些默默无闻的驼工和他们称之为“哑巴兄弟”的骆驼走过的风风雨雨。
2019年,莫河驼场借助被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有利契机,定位“青海红色主题骆驼文化产业园”,围绕“莫河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骆驼文化休闲体验地”“农垦风情怀旧体验地”三个重点,以“驼工精神”为引领,以莫河骆驼场“历史演变”为主线,以“三大历史贡献”为核心,依托“农、牧、工、旅”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融合“农垦文化”等元素,谋划了“一廊统领、五区支撑”的功能布局,实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农、牧、盐业融合发展。
如今,莫河驼场作为共和国第一个大型国营骆驼场,成为全省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驼工精神成为建设新青海的强大动力,新时代,莫河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和驼工精神,共同绘就莫河驼场锦绣画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