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型从70到170平方米不等,房型有平房和小二楼,独立的小区,整洁的巷道,集中供热……这就是沁县新建的移民搬迁居住点。
2014年沁县规划建设覆盖13个乡镇、516户、1689口人的移民搬迁工程,4月份启动,11月主体工程完工。陈晋良是册村镇南坪上村移民户,也是搬迁工程牵头人之一,他说:“乡镇政府做规划,村民自己管理工程,从选料、拉运到确定施工队,俺们自己说了算。”
次村乡搬迁户徐庆方说:“俺沾了集中移民工程的光,国家每人补贴四五千元不说,集中管理还省下一两万,花的钱少,住的房好。”
南里乡搬迁户刘长虹说:“乡政府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部分群众创业需求,在临路规划了二层楼房,搬出山,进了川,还能开个小店。”
帮办不包办
“让群众全程参与,自己的新房自己做主。涉及五百多户的移民工程实施以来,没有出现一户上访反映问题。”沁县扶贫办主任霍东亮说。
县扶贫办将上级拨付的移民扶贫款直接打到建房户手中,在哪里建房,建什么结构,多大面积,楼梯走内还是走外,谁来施工,都由建房户自己选择。在建房过程中,搬迁户民主选出4位代表,大伙把建房款都交给他们保管,哪怕开支一分钱都得4人同时签字。自筹自建、民主管理的搬迁模式,保证了工程既快又好还省钱。”
选址便民利民
选址上,沁县立足实际,考虑长远。册村镇移民点规划和小城镇是配套的,南里在规划移民点时也颇费苦心,先后三次选址。次村乡在新村规划上考虑了两期工程,毗邻公路,和主村形成独立又联系的新组团。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该县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用于移民搬迁中,搬迁后农户将原有住房复耕。册村镇南坪上自然村整体移民新村占地13亩,规划建设住宅33套,其中二层住房18套、平房15套,可全部安置该村居民。同时置换出旧宅基地135亩,一增一减,为国家节约土地122亩。复耕50亩以上者,国家补助5万元左右,这笔资金将全部用于新村基础设施配套。
“1+5+3”
记者在移民搬迁农户家中看到,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小账本,什么时间开什么会,什么时间交什么钱,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1+5+3”工作法,自己的房子自己建。“1”是指一个核心,即党支部组织协调;“5”是指五个环节,即大家协同参与的提议、商议、决议、执行、监督5个环节。“3”是指三个小组,即项目筹备组、资金管理组和质量监督组。筹备组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保证项目如期推进;资金管理组负责工程概算和资金使用;质量监督组则对工程用料、施工质量等严格把关。(芦燕娟)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