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画同心圆,让团结之花在校园常开长盛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祖国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书写、共同创造和共同培育的。在今天,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治医学院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导向,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并于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据统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0039人、教职工975人,其中来自30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289人、教师15人、民主党派125名、党外知识分子449名,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归国留学人员。针对学校统战对象多,民族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长治医学院学校党委统战部不断顺应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坚持宣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一是在学校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地通过图片的形式,加强校园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及时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着力营造浓厚氛围,维护校园团结稳定。二是“山西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于2016年落户学校。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取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连续两届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铜奖1项,4名学生荣获“优秀运动员”称号,8名学生荣获“道德风尚奖”。三是为巩固成果,将民族元素融入并推广到学校校运会和各类大型文艺表演活动中,并将此项工作坚持常态化。
坚持服务和关怀相结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为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教育他们学会劳动、勤俭、感恩和助人,长治医学院学校党委统战部积极向长治市原宗教局争取到培训创业经费10万元,对87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烹饪、化妆、计算机、淘宝营销”四个类别的创业培训资助。三是向长治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申请到扶贫资助款5万元,对学校50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填补了学校“少数民族专项助学金”的空白。
坚持谋划和拓展相结合,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一是为推动学校民族团结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积极谋划、精心筹备,组建成立了五龙校区“少数民族学生训练基地”。二是为了充分发挥基地在服务少数民族学生业余活动中的作用,采取“学生当教练”“学生带学生”的训练模式,成功举办了来自31个班级500余名学生参与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民族健身操比赛,此项活动的开展,在五龙校区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坚持教育引导与监管防范相结合,做好做实宗教工作
一是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宗教工作机制,出台了宗教工作整改实施方案,并将宗教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长治医学院学校党委常委至少研究一次宗教工作,重大问题及时研究。二是加强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宣传教育。通过宣传部微信公众平台、统战部网站、校团委微信平台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推送宣传;编印了《宗教工作学习参考资料》《统一战线工作手册》和《统一战线应知应会知识手册》;邀请专家开展“宗教工作专题培训”;举办全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和宗教工作案例分析暨述职能力大赛;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三是加强宗教工作走深走实。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骨干、团干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作用,按照“见人见事见思想”的标准,采用各种形式对信教学生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逐一谈心谈话,并建立信教学生档案;主动与爱国宗教界人士进行交流、沟通,探讨解决宗教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加强各校区内及驻村周边不安定因素排查;对个别信教程度高的学生节假日到周边私设聚会点活动情况,严密监控监管;积极与长治市宗教管理相关部门对接,对学校周边私设聚会点和未登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和甄别;加大对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兴媒体的监管和网络舆情监控。四是宗教工作凸显成效。通过“走基层、面对面、一对一”一系列细致认真深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自觉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意识及敏锐性明显增强。
多年的努力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长治医学院切实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各民族学生在校园中交往交流交融,让和谐之花盛开在校园内。(白金 赵江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