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先锋杯闹红火】走进清徐县东于镇——《新春走基层》幸福中国年

时间: 2019年02月27日09:5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商务专题>>先锋赞歌>>先锋新闻
分享到: 评论:

为了全面展示我省新春“两节”各地方、单位开展的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展示人民人心思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由山西新闻网先锋栏目组联合报媒、网媒、自媒体二十多家组成全媒体矩阵展示我省幸福中国年山西闹红火活动。

山西省清徐县东于镇,位于清徐县城西南隅,背靠吕梁山脉,面临晋中平原,北望古交,西据交城。七梁雄俊,五沟幽然,山川相间,如诗如画。下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3万有余,享有“文化名乡、工业重镇、能源基地、枢纽通道、蔬菜篮子”之美誉。处于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和未来太原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清徐煤化专区核心区。历史的资源禀赋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为东于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下坚实基础。

东于镇党委、政府历来有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活动的传统,党委中心组邀请省民协主席常嗣新老师为镇、村两级干部授课,并聘请常老师为东于民俗文化艺术顾问;2017年9月至今,党委、政府就做好文化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召开专题会议5次,发文7个,用于文化艺术、群众文化活动的费用达100余万元;突出镇文化站在镇、村两级文化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中的指导、考核、督查作用;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平川、边山11个村实现了基层文化指导员全覆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东于因“东于社火”远近闻名,而东于社火又以“迎鼓架火”最为特色,是集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艺术精品,相传有近千年历史。古人将爆竹绑在桌子上,按一年12个月,每月1桌架起来,为增加白天观赏效果,将桌子用手工制彩掩饰起来,后逐渐完善起名为架火。当时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看火,有的人自发敲起锣鼓,抬起大鼓,翻穿羊皮袄,手持鸡毛扇,走三步退两步,在街上扭,后来人们就称之为迎鼓。现在,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观赏性的不断提高,迎鼓架火也顺势而为。人们结合现代的声、光、电等技术,将民间剪纸以及现代灯光悬挂架火之上,形成了白天、晚上都能观赏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享受五彩缤纷的烟火表演。迎鼓的编排方法也得到了升华,吸引了太原锣鼓、绛州锣鼓的表演长处,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人数和鼓镲,男女老少皆可参与。

由于迎鼓架火观赏性和参与性极强,所以,每年正月十五,太原周边群众慕名而来,今年高峰时段,达到5万人。迎鼓架火还有一些喜庆吉祥之意,使得这门民间艺术走出山西,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展演。2011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传承这门艺术,东于镇编制了“千年架火”视频;布置了“东于民间社火图片展”;建设了“迎鼓架火”非遗展览室,不断选拔、培养传承人,小学、中学编制了“东于民俗”校本教材,开设了“迎鼓艺术”第二课堂等,可以说,从制度、宣传、培育、资金等方面保护、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艺术。

目前,东于镇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东于架火爱煞人”这句民谣永远传唱下去。

(代卫强 王莉莉)

(责编:李晋峰、管理员)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泥泞的青春 军营迷彩绿的硬汉气质泥泞的青春 军营迷彩绿的硬汉气质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