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驻村 精细精准扶贫
——记大同市税务局精准扶贫中的军转干部
他们曾是军官,身披国防绿,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祖国的安宁。他们也是税官,身穿税务蓝,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续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又是“村官”,一身朴素,浑身是劲,用真心和不倦奋斗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他们,就是大同市税务局驻云州区大王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文选、第一书记崔春晖、队员范有和,三个响当当的军转干部。
访贫户摸实情,用真心去感受
2017年初,市局对驻大王村扶贫工作队进行轮换调整,他们三个有着部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军转干部自然成了首选。虽然三人也有着不同的实际困难,但面对组织的召唤,二话不说,打起行装,来到了大王村。
大王村是大同市重点贫困村,村里老弱多,耕地少,自然条件差。为了全面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们白天走家访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中情况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晚上与村两委交流沟通,了解村集体情况。半个月下来,三个人已把每家每户走了好几遍,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三人已与村民打成一片,对大王村的情况更是烂熟于心,这个家是哪户?几口人?是什么情况?急需解决什么问题?三人是如数家珍,用“第一书记”崔春晖的话说就是,“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扶贫离不开组织和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得胜利。”
明目标定思路,用真情去帮扶
通过调查,他们认为大王村贫困的原因一是观念落后,脱贫致富信心不足;二是种地收益少,经济来源单一;三是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四是多旱缺水,靠天吃饭。在与村两委交换意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大王村2017-2019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19年,通过种植黄花等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培育苗林等措施,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实现年均增长10%的目标。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振奋起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三个“老兵”又拿出了当年在部队做战士思想工作的韧劲,苦口婆心地宣讲,挨家挨户地鼓劲,期间不知挨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闭门羹”。在耐心细致地工作下,村民们的信心足了,致富的愿望强了。在他们的努力下,“农民夜校”办起了、农业专家进村了、惠农政策进户了,村里的一个个变化、富民的一项项举措,让村民们心里更有了底,对工作队的信任更强了。这以后,村民们会主动向他们打听有什么新项目,也会主动向他们反映对改变大王村面貌的想法和建议。
立足干促改变,用真心办实事
大王村建在山坡上,缺水路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每一次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的时候,村民都希望能够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工作队多次向局党组进行专题汇报,并积极与上级政府反映协调。2017年1月,局党组为改善大王村薄弱的基础设施,从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60多万元,用于翠屏山引水工程。施工期间,他们没日没夜地轮流在施工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2017年6月引水工程完为大王村985户2204人、4万多牲畜提供了水源保障。今年,在工作队的奔走协调下,市局又投资30万元,建设高灌水渠,这将极大改变大王村的生产条件。
不仅是事关全村的“大项目”,就连各家各户的“小难题”,他们也事事关心、记在心上、全力去办,像谁家的孩子上学了,他们会送去学习用品;谁家老人生病了,他们会帮着联系医院、联系医保;谁家的黄花收不过来,他们积极协调人员帮助采摘;谁家的劳力富余,他们会帮着介绍工作······一年下来,村民们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队员们走在村里,会时不时地被村民们拉进家坐坐,赶上饭点,队员们就更难脱身了。
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如今原本破烂的村两委办公室焕然一新,村主道两侧明亮的路灯也亮了起来,农民夜校、图书室、党团活动室建立起来并经常开展活动,宽敞的小广场也为村民夜晚健身娱乐提供了舒适的场地。
6月份,市局机关两个支部的同志们入村走访,村里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为大家弃小家,坚持驻村值守
三人中,最小的崔春辉也52岁了,组织上经常询问他们个人有什么困难,可他们谁也不说,就像当年在部队一样,总是把个人的事情看得很小,把组织交给的任务看得很大。实际上,他们也有家事需要安排,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也有困难需要帮助,可组织一声令下,他们就像一个钉子,始终坚守在生活条件非常困难的帮扶村,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
去年6月的一天,崔书记和杨队长在赴市局汇报工作返村途中,突遇车祸,车辆受损,两人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伤。组织上让他们好好养伤,等康复了再安排工作,可他俩只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刚能下地行走,就又返回了驻村点。“轻伤不下火线,坚决不上后方”,军人顽强的作风让所有同志敬佩。
他们三人,就好像是部队中的一个战斗小组,肩扛着一面扶贫攻坚的大旗,牢牢地坚守在组织交给他们的阵地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